“父子兵”贝宁闯市场
——新野县山坡村农民远赴非洲创业
在新野县上庄乡的山坡村,大家说起远渡重洋到非洲创业,异口同声称赞:山文林和儿子山红玉是父子兵!
从2003年至今,先后有20多名村民,远赴非洲贝宁、多哥,开辟小商品贸易、农副产品加工、酒店服务业等。他们以勤奋、智慧、不怕艰苦的拼搏,为自己的跨国创业之路书写精彩篇章。
到非洲,开辟创业新路子,山文林在山坡村是开先河之人。从2008年开始,他的儿子山红玉也参与进来,父子二人协力打拼,创业之路越走越宽,成为村民们非洲行的标杆。
2003年1月,山文林第一次去非洲的时候,还没有开公司的想法,当时的梦想就是打工挣钱。当时,从杭州乘飞机至埃塞俄比亚,再飞尼日利亚、飞贝宁。
对非洲生活条件艰苦,他是早有思想准备的,但实际上困难远比想象的多。比如,一年到头很热,虽分旱季雨季,但温度大都在30至40多摄氏度。生活上蔬菜少,老家新野县是蔬菜生产大县,可在非洲,蔬菜比肉还稀罕,一个包心菜十几元,番茄6元一斤。
在艰苦的条件下,山文林沿着打工攒钱、积累市场经验之后开公司的道路前行。2005年,他在贝宁开办了属于自己的非永有限公司,专做日用百货生意。在贝宁当地,由于缺少加工业,人们的百货用品大都是从中国进口。山文林往返于非洲和义乌,把国内生产的百货,用集装箱通过远洋货轮运到贝宁。一趟下来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人很辛苦,但公司业务发展很快。
为了克服语言交流的障碍,山文林的非永公司请了一名翻译,中国名字是“马雨斯”。这位翻译有在北京大学学习3年的经历,在贝宁算是勤学上进的年轻人。山文林向记者介绍:“在国内,咱农民是打工者、创业人;在非洲,咱被看成带着翻译的有钱人。”
2008年,山文林的儿子山红玉在解放军服役期满,退伍之后便去非洲与父亲会合,共同打理非永公司。父子二人认真考察贝宁的市场发展后,决定扩大小商品的业务覆盖范围,同时做农产品贸易,以稳定老客户为主,积极发展新客户,走规模效益之路。
山红玉是“80后”,在异国结交朋友、发展客户方面,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贝宁收购农产品,航运回国。再从国内批发小商品,用集装箱通过远洋货轮运到非洲。在经济不发达的贝宁,山红玉的薄利广销策略,还真是奏效,非永公司的跨国贸易发展很快。上阵父子兵,在跨国经营中优势尽显。
从2011年开始,公司经营格局又增添了新元素。山红玉的妻子万美芳前往贝宁,加入公司经营。父子二人也在业务上重新分工:老爸回国在义乌、广州、海南,打理小商品进货、发运;儿子和儿媳在非洲的贝宁,打理销售和公司经营等。2012年,非永公司的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单程发送集装箱14个,包括各种百货用品等。公司还开辟新渠道,在山东等地收购大蒜等农产品,经45天至60天的航程运达贝宁。同时,在贝宁收购农产品,航运发往国内。2013年,公司在业务旺季时,每月可有3个到5个集装箱发运贝宁。
新野县上庄乡的村民们如今说到山文林,都称呼他“山总”。在贝宁创业,山文林积极帮助村里的乡亲到非洲,开辟致富之路。特别是最近五六年,经他推荐的山坡村民有20多名。这个非洲的跨国创业群体到贝宁等国,有的做农副产品贸易、开饭馆、销售假发,有的为自己在国内的工厂采购原料等。其中,张新宇等3 人是2013年年初去贝宁的。他们原本是考察农副产品贸易的,但贝宁的花生一年7月、12月收两季,季节未能赶上。于是,他们就决定在当地的带达省开一间餐馆。那个省有7000 多中国人,餐馆主要服务“中国老乡”。
2014年,山文林、山红玉父子有了新想法:他们去年在贝宁首都已经购得一块土地,今年要开建一个宾馆,实施多元经营。(特派记者 赵钟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