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贾林伟)在红泥湾,在高庙,在茶庵,在金华,1350户5299名丹江口库区移民正逐步融入当地,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幸福和希望。
步入后移民时代,宛城区把着力点放在“抓稳定、促和谐、兴产业、谋发展”上来,制定移民村“强村富民”规划,以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产业为基础,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突出抓好特色林果、温室大棚蔬菜、畜牧养殖高效都市生态农业,强化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力做好移民后续发展工作。
部门合力 夯实发展路
移民搬迁后,宛城区移民安置指挥部及时明确各部门的帮扶任务,完善帮扶制度,加强跟踪督查。
4年来,宛城区移民局统筹安排建设内容,积极整合各类资金,“捆绑”用于移民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先后筹措各类资金3647万元,其中区财政资金800万元,移民生产发展资金667万元,后期扶持资金885万元;小农水项目帮扶移民资金1000万元;农综开发项目帮扶移民资金230万元。
捆绑使用的资金发挥了“1+1>2”的效应,完善提升了移民村基础设施,实施了一大批移民种植、养殖项目。全面整治移民村生产用地,对白桐干渠灌区能覆盖到的地块实行井渠双配套,平整、硬化生产路26条9600米,清挖排水沟39条25400米,新建桥涵76座、灌溉机井126眼,平整土地5400余亩,完成了农业用电配套,使移民生产用地成为田成方、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地平整、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示范田。
同时,全面建设移民村养殖小区。目前,红泥湾镇姚家湾村养殖项目、红泥湾镇清丰岭村千头种猪项目、高庙乡东湾村万只肉羊养殖项目、茶庵乡贾洼村万只长毛兔养殖项目、金华乡2万只标准化蛋鸡生产项目、1200立方米大型沼气及千头猪场、两万只獭兔场建设项目等,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项目主导 拓宽致富路
在生产发展上,宛城区始终坚持强力实施项目带动、项目兴业发展和移民增收的发展战略,依托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增进与各类行业协会、地域性商会的联系沟通、协调对接,突出招大引强,选商选资,促进项目落地,支撑跨越发展。
如今,全区5个移民村各自引进和培育一个项目,累计投资3.4亿元,辐射带动移民及周边群众800余人从事生产经营。红泥湾镇姚家湾移民新村引进市润和食品有限公司乡巴佬系列深加工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一期总投资6000万元,可实现年加工新鲜鸡蛋2000吨、加工鸡肉1000吨,带动移民新村及周边家禽养殖100万只以上,为姚家湾移民及周边村庄群众提供260个就业岗位。
项目落地,开花结果。企业舞动龙头,为宛城移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活力。
自主创业 同走幸福路
移民是移民村的主人,他们是移民区发展的主力军。
宛城区一方面积极引导移民外出务工,另一方面支持、鼓励移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促进共同富裕。据初步统计,全区已有365户移民从事地毯加工业,还有120余户从事服装加工、木材石材加工、砖厂、特色餐饮、家电维修、超市等。这些勤劳智慧的乡亲已经成为移民村发展致富的带头人。
坚持自主创业,促进共同富裕。金华乡大石桥村移民冉宏卫,创办大型服装加工企业——南阳金花制衣有限公司,吸纳移民80人在家门口上班。同村的贾晓林注册成立了金鹏蔬菜合作社,与南阳金玛特超市、油田健强超市合作,实现了“菜超”对接,与中商粮签订供京有机蔬菜合同。3年内,大棚将达到1000座,引导更多移民种植大棚蔬菜。同时,宛城区摒弃“撒胡椒粉”的做法,把生产发展资金、后扶资金项目捆绑起来建设集体项目,然后以租赁或承包的形式进行经营,其收益用做移民分红或集体公益事业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