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卧龙区谢庄乡刘庄村:种在乡间的大舞台

A-A+2014年9月2日08:16南阳 晚报评论

卧龙区谢庄乡刘庄村:种在乡间的大舞台卧龙区谢庄乡刘庄村:种在乡间的大舞台

  锣鼓、腰鼓、旱船、胖头娃娃……一个个村民喜闻乐见的节目,

  在田间地头欢乐上演——

  (记者 张燕摄)一个雨后初晴的秋日午后,卧龙区谢庄乡刘庄村村部广场,还未走近,便远远传来开心的笑声,“刘庄民间艺术表演队”正在这里演出。耄耋老人,三岁娃娃,里三层外三层,将这“乡村大舞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像这样具有一定代表性、形成“气候”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仅刘庄就有4个。谢庄19个村,村村都有文化广场,村村都有演出队;卧龙区所有乡镇都建了文化站,每个村都有文化大院……文化惠民,正在卧龙区的乡野沃土上盛开。

  独乐乐何如众乐乐

  锣鼓、腰鼓、旱船、胖头娃娃、毛驴、羊抵架……这些代代相传、村民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文化,“刘庄民间艺术表演队”的演员们样样拿得起演得绝。这天下午,刘庄村村部门前广场乡亲们,看得津津有味,笑得合不拢嘴。

  这支民间艺术表演队,成立于四五个月前,“一开始两三个村民在村里打腰鼓玩,后来参与的村民越来越多,甚至别的村也有人来加入,就由自娱自乐变成了‘演出’,看的人也越来越多,”刘庄村村支书刘进宝高兴地说,“我就想既然群众喜欢,为啥不出面组织,让它更好更快地发展呢?”于是村里拿出500元钱做了旱船,组织“演员”演出,并正式成立了“刘庄民间艺术表演队”。

  谢庄乡纪委书记付春生说,刘庄共有10个自然村,能表演的艺术队已经发展到了八九个,具有代表性、表现突出的也有4个了。整个谢庄的民间文化由此蓬勃发展起来,19个村每个村都建有文化广场和田间地头的简易舞台,农闲时,免费为村民演出。

  “送文化”不如“种文化”

  这样的表演,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刘进宝想,尽管表演队里有几人有一定基础,但是和专业团队比。差距还非常大,要是能有人帮助指导指导就好了。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卧龙区文化局、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区文化馆定期派人下来帮他们排节目。

  “以前我们送文化下乡,现在是‘种’文化下乡,”卧龙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颖喆说,“‘种’文化下乡,可以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文艺队伍。”卧龙区文化局局长李成接着说,“区文化局、文化馆经常派工作人员下来挖掘、创新文化项目,又当编剧又当导演,群众的热情也非常高,参与意识非常强。”更令人振奋的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文化事业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和惠民资金的投入。现在,在卧龙区的乡村田间,逐步形成了‘有钱,有阵地,有队伍’的良好局面。”

  “大舞台”越办越宽广

  “日子越过越好了,我们也要追求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刘庄民间艺术表演队”队长高万东说,表演队刚成立时小打小闹,啥也没有,后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演员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先后购买了锣鼓、腰鼓等乐器,有了自己的音响设备和表演服饰,节目形式也渐渐丰富起来。“一到晚上,周边村庄的男女老少都过来看表演,人最多的时候能有五六百人。”高万东满怀信心地说,“等形成规模了,还可以辐射到其他邻近村,带动整个谢庄的乡村文化!”

  李成告诉记者,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9月中下旬,卧龙区将举办“卧龙飞歌”广场文化活动周,走进社区,走进乡村,为千家万户送去欢声和笑语。长在沃野的“大舞台”,会越来越宽广!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