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环境整治打造淅川宜居家园

A-A+2014年10月22日08:04南阳日报评论

 
  • http://henan.sinaimg.cn/2014/1022/U10500P827DT20141022080129.jpg 满棚月季为渠首添彩 本报记者 苏中 摄
  • http://henan.sinaimg.cn/2014/1022/U10500P827DT20141022080130.jpg张营移民新村徽派建筑典雅气派本报记者 苏中 摄
  • http://henan.sinaimg.cn/2014/1022/U10500P827DT20141022080132.jpg 污水处理厂即将投产本报记者 于鸣 摄
  • http://henan.sinaimg.cn/2014/1022/U10500P827DT20141022080133.jpg农家小院如世外桃源本报记者 苏中 摄
  • http://henan.sinaimg.cn/2014/1022/U10500P827DT20141022080134.jpg渠首护绿已蔚然成风本报记者 于鸣 摄
  • http://henan.sinaimg.cn/2014/1022/U10500P827DT20141022080135.jpg清漂队员忙碌于丹江水域 本报记者 于鸣 摄
 

    本报记者 苏中 马庆科 张松  特约记者 夏季风 刘俊哲

  对淅川而言,生态兴则淅川兴,水质好则淅川好。

  为此,该县除了坚持以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和环库生态隔离带建设为重点,构筑水质保护生态屏障外,还全力推进“河道环境、乱采乱倒、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及“洁化、绿化、美化”提升工程,通过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和“两场(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环库区乡镇和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力打造宜居家园。

  渠首陶岔

  风情小镇芳容初现

  绽放的格桑花,香气袭人;渠首的周边,绿色满眼;高大的徽派民居,古朴典雅;四通八达的道路,伸向远方阳光下的丹江口水库里,碧波荡漾……

  10月16日,深秋下的渠首陶岔,风情十足。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小镇里,一股细腻但不浓烈的格桑花香随风飘荡,让人忍不住一个劲地深呼吸。房前屋后,一棵棵挺拔的香樟树傲然耸立,仿佛排好队的哨兵在等待着游人的检阅。宽敞的步行道上,人流匆匆,却看不到一点垃圾,一片纸屑。眺望不远处的渠首大坝,山水相连间,雄姿勃发的红色身影令人心旷神怡。

  在小镇,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淡淡的微笑,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

  陶岔在渠首的边上,而渠首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桥头堡,位置重要,其生态环境建设淅川县也一直十分重视。近年来,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运动一直都在进行着,这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渠首生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如今渠首周边及汤山、禹山、朱连山等外围荒山已是一片绿意盎然。“别看渠首陶岔这巴掌大的地方,这可是京津人民的水龙头,我们一定要多为渠首播绿,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在陶岔渠首大桥前的护坡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栽种桂花树、竹子等苗木。一棵棵树苗迎风招展,不但扮靓了渠首,而且还将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起到保障作用。

  为保护水质和改善陶岔群众的生活质量,该县专门聘请中国乡建院的专家,以突出“生态、文明、绿色、循环”理念,对陶岔村实行一户一景科学规划,创建宜居宜业宜旅的风情小镇。目前,陶岔渠首移民遗址公园已经建成,陶岔风情小镇绿化改造、地下污水管网、自来水铺设安装、路面硬化、路灯及全村电气化改造也已基本完成。

  据了解,渠首区域攻坚任务中应由淅川负责完成的26个项目大多均已完成,比如陶岔风情小镇经营性酒店规范经营,渠首周边亮化工程,渠首迎宾大道东护坡绿化,渠首大桥北停车场建设及绿化,陶岔风情小镇环村路及区域其他5条主干道建设等。遗留的少数项目正在全力冲刺,预计10月23日前即可扫清。相信过不了多久,宜居宜业宜旅的风情小镇必将以清新优美、催人奋进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田垄阡陌

  美丽乡村镶嵌其间

  走进淅川县厚坡镇柴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贯穿全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种满了鲜花和绿树,一派生机盎然。在一片修长的竹林里,有三五村民围坐一起,闻着花香,听着鸟鸣,开心地唠着嗑。村主任赵志清笑着说,现在全村安居乐业,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也开始注重享受生活了。

  为了让每位移民能在致富路上走得快些,柴沟村通过土地置换方式,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62亩的高标准养殖小区。

  正在给牛舍消毒的曾显锋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养有50头育肥牛,一年能有30万元的净利润。最开心的是,作为移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员,不仅选种不用愁,而且连生产资料的购买,牛的选种、销售、运输以及防疫消毒等,都由村里统一提供服务。真是太省心了!”

  作为河南省卫生先进村,柴沟村对居住环境有着长远的考虑。曹如训是该村物业服务队的一名清洁工,他每天早上都会和工友一起把全村道路打扫一遍,垃圾送进垃圾池进行集中处理。“卫生打扫干净了,大伙住着才能更舒服,更安心。”

  不仅如此,该村还建设了一座容积为800立方米的沼气池,发酵原料用养殖小区的粪便污水及农作物秸秆,年可处理牲畜粪便1800吨以上,产沼气4.5万立方米,既解决了养殖牲畜粪便问题,又使村民用上了清洁能源。

  在上集镇魏营村,记者看到一条小河从村北缓缓流过,部分河水被引进村庄,与村里排放的生活污水混合,经过一段生长着芦竹、美人蕉等绿色植物的梯田状河堤后,水便由浊变清。

  据丹江湿地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阎天华介绍,目前淅川县已在11个库区村建成了这样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除了这种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淅川县的每一个乡镇都还建有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

  在马蹬镇马家村,一座日处理污水0.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于8月20日竣工。据介绍,该厂按二级生化处理方式设计,污水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污泥采用机械浓缩处理工艺。这个处理厂可满足整个乡镇污水的处理需要。除了污水处理厂,马蹬镇还在张家岭村刘家组建有一座库容达16.74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该场已于8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至目前,该县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设城区污泥处理设施1个、垃圾处理渗滤液设施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2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16个,辐射全部库区范围内的15个乡镇,按计划10月底可全部完工,可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提供有力保障。

  该县还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乡村为载体,按照“因地制宜、农民主体、统筹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入村调研,制定科学的绿化方案。在乡村绿化过程中,县里不仅供应绿化苗木、提供技术支持,还引导农民积极营造绿色景观村道、生态经济型庭院、休闲公园绿地、环村林带等,培育出了毛堂乡桥沟村、老城镇穆山村、金河镇观沟村等一批山水相依、人景相映、村韵悠长的美丽乡村。

  据统计,近两年来,淅川共对全县53个移民新村及24个生态文明示范村进行了绿化,绿化总面积近800亩,培育扶持了20余个生态产业基地。“群众更富了,村庄更绿了,河流更清了,环境更美了,空气更新鲜了。”谈及现在的村居环境,库区群众无不交口称赞。

  渔民上岸

  一库清水波光潋滟

  成群的野鸭、鸳鸯在水中嬉戏,一行行黑鹳、白鹭搏击长空,成片的竹柳在风中摇曳……行走在丹江口库区,总能在灵山秀水中,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淳朴。

  淅川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1900余人的护水队,定岗、定责、定员,建立网格化的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实行公司制、常态化护水。

  在渠首大坝,记者遇到正准备下水作业的清漂队伍。“河水一天天上涨,漂浮物多了,工人都闲不下来。”三川公司总经理武胜敏看着日渐涨高的丹江口库区水位和远处船只上忙碌的一个个身影,颇有感触地说。

  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的纯净,清漂队员很辛苦。“早上7点多就开始下水打捞了,树叶、鞋子、衣服、瓶子、树枝等都是打捞对象。现在是汛期,水位上升,漂浮物很多,有时候一天要干12个小时以上。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不怕,因为我们都知道护水的责任很重大。”27岁的张天誉身穿救生衣、戴红色帽子,手中还拿着刚捡起的树枝。他年轻的脸庞长期经风吹日晒,透出健康的红色。

  “目前我们共有大小打捞船只18艘,工作人员50余人,管护水域面积80余亩。”武胜敏介绍,由于是汛期,他们一条船一天打捞的漂浮物就有4吨多重。

  调水在即,面对网箱养鱼这一日趋壮大的富民产业,淅川又一次面临着痛苦抉择。

  因为,在不很远的1997年,淅川县根据国家加快渔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文件,提出了“开发水面,水兴淅川”战略,并制定了 “百里万箱下丹江”的网箱养鱼发展目标。短短数年间,投饵网箱39889箱,天然网箱1840箱,涉及养殖渔民8000余户,年产鱼6万多吨,产值15.8亿元,沿库群众八成以上的经济收入来自网箱养鱼。

  然而,这种集约式网箱养鱼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每年投入水库的养鱼饲料和养殖过程中的未食饵料、鱼类粪便沉积库底,致使生物耗氧量急剧增加,水库水溶氧源的承受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网箱养殖户因滥用网箱消毒剂等,也直接污染丹江口水库水质,影响着水源地生态安全。

  “保证水质安全是全县上下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抱着对国家、对京津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定决心,坚决取缔拆除网箱养殖,打赢这场水质保卫战,确保顺利调水、安全调水!”在该县召开的依法拆除网箱养鱼攻坚动员会上,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斩钉截铁地说。

  “致富不能以污染水质为代价,我们宁可发展慢一点,甚至不发展也要取缔网箱养鱼,一定要为南水北调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淅川县县长赵鹏的话掷地有声。

  为此,该县坚持“依法取缔”和“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落实沿库相关乡镇的主体责任,在驻乡(镇)工作组的督导下,抓好宣传发动、张榜公示、空箱上岸、网箱拆解、资金兑现等环节,严格剔除虚假网箱,对核实的网箱逐个登记备案,并健全影像资料。

  而取缔网箱养鱼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一场大仗,更是一场硬仗。库区相关乡镇党员干部发扬移民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实行大员上前,靠前指挥。同时,深入开展“六包” 活动(包登记、包调解、包销鱼、包拆解、包兑付、包转产),为渔民提供全程帮扶。

  最终,库区19家水上餐饮船全部被取缔;全县41729箱网箱,目前已基本拆除完毕。

  渔民拆除网箱后如何更好地发展和生活,该县经过慎重考虑出台了“十条扶持意见”,包括实行贴息信贷扶持、优先享受保障房、加强转产培训、优先享受社会救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生态产业等,为其解除了后顾之忧。  

   “宁可牺牲自家,也要支持国家”。从移民远迁到渔民上岸,淅川一户户渔民默默地拆掉了养家糊口的网箱,不讲代价,不计得失,只希望一库清水早日北流。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