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南阳市无人机和机器人产业迎来飞速发展

A-A+2017年4月19日08:42南阳日报评论

机器人迎宾、上菜已成 为商家招徕顾客的一种新卖点 本报记者 胡楚强 摄机器人迎宾、上菜已成 为商家招徕顾客的一种新卖点 胡楚强 摄
4月 18日,唐河县银通农 业科技公司生产的无人机正在 进行“一喷三防”作业4月18日唐河县银通农业科技公司生产的无人机正在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崔培林摄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胡楚强

  客串主持、翩翩起舞,航拍夜景、矩阵排列……近年来,国内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进展迅速。去年以来,我市依托科研院校,初步建起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无人机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的热点。同时,伴随着无人机和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跨产业跨技术融合成为现实,但发展短板也逐步凸显,亟待补齐。

  你追我赶

  产业驶入快车道

  伴随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用工成本不断提高,无人机和机器人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无人机产业快速膨胀,成为我市高端制造业的一道靓丽风景。

  2016年7月,唐河县第一架植保无人机组装下线。银通植保无人机公司总经理戴凤舞说,项目投资1.1亿元,年产无人机500架,从单一的农业植保产品,扩展到种植、播撒、施肥、授粉、灾情监测等全线产品。

  一花引得百花开。

  随后,唐河县又引进国鹰航空、天途植保、大疆、豫通等4家无人机企业。其中,国鹰航空是中国通航产业协会会长单位,在无人控制系统这一核心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

  唐河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王全广表示,艾森博无人机、博仕皓无人机项目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下一步,县政府将联合全国通用航空产业协会举办论坛,邀请国内外行业精英,为唐河无人机产业发展献策指路。

  除唐河县无人机产业初具集聚效应外,我市卧龙区、鸭河工区也积极谋划无人机项目。

  去年10月,香港兄弟电子控股集团在卧龙区投资4亿元,建设机器人、无人机、手机等智能终端电子产业园;今年3月,莱盛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0架植保无人机又在卧龙区开工。

  “鸭河工区将投资35亿元,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园。届时将成为国内第一个以无人机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小镇,成为鄂豫陕通用航空领域的发展核心。”鸭河工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中林说。

  与无人机产业相比,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却也马不停蹄地追赶潮流。

  “前面的帅哥,您挡道了,请礼让一下……”4月17日,在市中心城区一家蒙古风味餐厅,青春靓丽的机器人“湘湘”和别具风情的蒙古包吸引了不少孩子。

  “湘湘”的制造商是南阳本土企业——南阳中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营销经理田志刚自豪地说:“我们是全市少有的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如今,公司所生产的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广泛涉及农业和第三产业。”

  产研融合

  校企携手创共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校企融合为无人机、机器人产业植入“人才基因”。

  2017年新年伊始,南阳理工学院校地合作处处长赵彦普一行5人到唐河县无人机企业洽谈合作。赵彦普表示,唐河县植保无人机产业与南阳理工学院的学科优势不谋而合,双方在对接合作上具有天然优势。南阳是农业大市,植保无人机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因为其有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将成为农业产业化、精细化的又一引擎。

  “南阳银通植保无人机公司依托于珠海银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珠海市技师学院等院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戴凤舞告诉记者。

  “南阳理工学院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屡次斩获大奖。公司与南阳理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合作,在学院25位博士的基础上组建了研发团队。”南阳中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说,公司顺应国家“互联网+”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校企合作活动,面向社会承接自动化控制设备、过程控制设备和远程控制设备的项目研发工作。

  创新创业

  亟待裂变谋赶超

  3月21日,在郑州举行的“河南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暨电商对接大会”上,我市20家企业发布供需信息153条,达成供求意向50余项,购销合同金额达7.6亿元。可惜,我市没有一家无人机和机器人生产企业参会。

  “我市无人机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与沿海地区及省内郑州等地相比,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尚有巨大差距。”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坦承。“要想抓住无人机和机器人产业这一机遇,就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继续招大引强,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从而提高整体研发和生产水平。”

  “这两年来,南阳无人机和机器人消费市场逐步打开。内乡、淅川、卧龙区等不少县区的大企业都引进了工业机器人,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但其制造商都是外地的。”在市中心城区一家大型超市机器人专柜,老板胡恒瑞介绍,其每月销售额约3万元。

  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科技行业,要求企业在科研上投入更多。李文表示,囿于资金和技术瓶颈,企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希望政府帮助破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人才流失难题,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我市一些企业需要从深圳、东莞等地采购配件,组装后再发回南方,不光提高了物流成本,也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创业就是坚持。虽步履蹒跚,但机遇大于挑战,毕竟背靠知名高校,研发力量很强。只要我们不断追赶潮流,‘沉下去’搞创新,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展望企业未来,李文信心满满。

  来源:南阳日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