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南阳日报编辑部:脱贫攻坚是良心活

A-A+2017年4月24日08:55南阳日报评论

  (一)

  做人要有良心,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办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良心,即善心、好心。它是社会共同认可并努力维护的道德准线。北宋理学家朱熹说:“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良心,看不见、摸不着,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并清清楚楚地掂出它的重量。

  凭良心做人,实质上是做人讲道德。它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传承着风俗习惯的良性基因,体现着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当今之人,尤其共产党人,守望良心、秉持正直之心,不仅是为人之道,更是党性要求、宗旨内涵、使命使然。

  毛泽东同志曾把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概括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有良心的人。

  有良心的人做事一定凭良心。凭良心做事,大事能做好,难事能做成,好事能做得更精彩;昧着良心办事,不仅办不成事,还会被人们唾弃。

  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提出:“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这种“国无弃人”的悲悯情怀是良心治国的理想境界。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也是催人奋进的力量。

  小康,这个千百年来的梦想,今天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事物发展总有不平衡性。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摆脱贫困。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最大的“短板”;扶贫,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具体到我市,脱贫攻坚已成为一项极其重要、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凭着党性、良心、真心,把群众的冷暖、疾苦、利益放在心上,以贫困不除、愧对苍生的使命感,以群众不富、要我何用的责任感,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二)

  贫困是一个历史问题,自人类社会出现并认识贫困以来,贫困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贫困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作为一种长期而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贫困与人口、污染并称为世界“三大难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纵观历史,中外政权都把扶贫纾困视为执政之道,或作为“人道主义”的实践内容,或作为“契约政府”的应尽职责,或作为“舟水之喻”的重要考量。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从1978年到2015年,累计减贫逾7亿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达70%,走出一条广受世界赞誉的“中国式扶贫”道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不断迫近,“中国式扶贫”又面临着一场新的历史性严峻“大考”。

  扶贫,全国一盘棋。南阳是河南乃至全国的缩影。作为欠发达地区之一,南阳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广、脱贫难度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困难群众退出贫困序列。特别是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完成了1.56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实现24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12.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然而,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2016年底,全市仍有7个扶贫开发重点县、38.2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国家级贫困县6个、省级贫困县1个,贫困人口规模在全省省辖市中排在第二。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凸显着我市扶贫脱贫形势的严峻性、紧迫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和使命。可以说,脱贫攻坚就是一项当之无愧的社会良心筑基工程。

  (三)

  良心,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薪火,是人与人之间互通的暖流。它可以融化贫困带来的社会坚冰,可以使贫困者重燃希望之火。

  走进那些各不相同的困难家庭,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景象,听到的是令人揪心的故事,想到的是一定要凭着良心帮他们一把。

  真穷,屋子露着天。在桐柏县大河镇六里村,有一个四口之家,两间土坯房,破败不堪,房顶缺少瓦片的地方盖着塑料布,每逢下雨天,外头大下、屋里小下。

  真苦,上学要跑好几里。南召县乔端镇的穆老庄村,是伏牛山深处的一个偏僻村,孩子们上学要跑好几里,有的甚至要跑十几里;有的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大山,没有见过火车。

  真难,古稀老人支撑一个破碎的家。在唐河县桐寨铺镇,有这样一户贫困户,户主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老伴长年瘫痪在床,儿子和儿媳离婚后,儿子外出,七八年杳无音信,除了低保收入外,老人至今还四处打零工,挣钱养家糊口、维持孙子上学。

  真痛,好听的童谣令人心酸又无奈。在淅川县仓房镇,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贫困儿童写下童谣:“爸妈打工不在家,万水千山总牵挂;奶奶爱我我爱她,留下我来撑起家。”山区还有儿童歌谣:“胡萝卜,甜又甜,想吃肉,过大年,可怜爹娘没有钱。”

  吃得上饭、穿得上衣、念得上书、住得上房,病了能上医院、老了有人养活……这只是他们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最现实、最真切的需求。然而,这一切还没能完全实现。

  换位思考,才会对他们冷暖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才会对他们悲喜感同身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我们看到群众还有这么多困难没有解决,还有这么多愿望没有实现,怎能没有一种夜不能寐、寝食难安的紧迫感、责任感;怎能没有一种愧对党愧对人民的负罪感。

  警醒!

  我们必须警醒:脱贫攻坚赢起输不起,如果干不好、吃败仗,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四)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为官时写下这首诗,并时时叩问自己的良心。

  作为共产党人,我们更应当有考问自己良心的胸襟和勇气。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时时刻刻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生活水平。

  困难群众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在最困难的时候需要扶上一把,帮他们迈过坎。

  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市上下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广大帮扶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感情投入工作,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有的干部,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难题,用真心换民心;有的沉下心、扑下身,与困难群众结亲戚、心交心,帮助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发展产业,既扶贫又“扶志”;有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帮助群众改造危房、易地搬迁,引导其子女学知识、学技术,既扶贫更“扶智”。有的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走上致富路,用行动赢得信任;有的通过招引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变“输血”为“造血”;有的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规划村庄、布局产业、建设文明新村,扶基础、扶根本,斩断穷根。广大帮扶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用勤劳和智慧为困难群众照亮了希望之路,用心血和汗水为他们浇开了幸福之花,被群众当成主心骨、贴心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成绩属于过去,只有正视问题才能不断前进,才能交出一份让人民更满意的答卷。我们应当看到,在任务极其艰巨的脱贫攻坚战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威信和公信力,令人扼腕。

  一些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的疾苦、诉求,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听之任之、漠然处之;有的干部作风不实、能力不够,识别退出不精准,帮扶措施不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责任心,工作不用心、慢半拍,政策吃不准,承接帮扶政策“大礼包”不充分;有的干部工作浮漂、应付,致使帮扶政策严重棚架;有的干部沉不下心、扑不下身、扎不下根,蜻蜓点水、“走读现象”严重。试问,这样的党员干部你是否扪心自问过,所作所为对得起“党员”的光荣称号吗,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还有少数干部完全出于私心名利,热衷“数字脱贫”,造“盆景”、捞政绩,弄虚作假、瞒上欺下;还有个别干部在上级暗访督查中被追责问责,上怨组织、下怨群众,呼天抢地、怨天尤人,完全丧失了党员应有的品行和操守。试问,这样的党员干部,良心何在,“初心”何在,党性何在?

  更有极个别害群之马竟敢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雁过拔毛”,把黑手伸向救急、救命的扶贫项目和资金。近期,市纪委查处并通报了扶贫领域一批反面典型案例,各个县区基本都有。

  这些案例件件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南召县四棵树乡一村民小组干部虚报材料,骗取扶贫资金;社旗县饶良镇两名村干部借用他人姓名,虚构资料,套取并挪用危房改造资金;镇平县侯集镇一名村干部,将不符合条件的亲属办理了低保,违规领取低保金;淅川县马蹬镇政府违规办理低保,导致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违规领取低保资金。这些违规违纪的干部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良心,也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内乡县衙博物馆的这副名联是清代知县高以永所撰,以此告诫自己和官吏要体恤民情、关心民瘼。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的境界应该比这个高得多!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群众是衣食父母,要心中始终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决不能做伤害群众之事。

  当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国家已经穷了几千年了,如今再也穷不起了。从贫困走向小康,30多年的风雨前行成就千年梦想。“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是一言九鼎的承诺书,也是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脱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又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良心活。各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凭着党性、良心,把“国事、天下事”当作“家事”,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责任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韧劲,全身心投入战斗中,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良心。

  来源:南阳日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