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教育>正文

文理不分科的前提是减负

A-A+2013年12月6日14:48人民网评论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12月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他还向记者强调,国家要改革统一高考,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

  文理分科虽然能致力、专注于一科,但其所造成的综合素质较差等弊端也比较凸显。基于此,叫停文理分科之声不绝于耳,刘利民副部长此番表态,不失为对外界舆论的一种正面回应。

  不过,此举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高考人才评价机制是否能因此而发生转变——— 如果大学致力于培养“专才”,何以要求高中输送“通才”?退一步说,即使高中生全部都是“通才”,那么大学的“专才”教育是否意味着巨大的浪费?

  教育部传出取消文理分科的声音已非首次,2010年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后,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从国家制度设计角度讲,文理是不分科的,“教育部历来反对文理分科”。令人遗憾的是,教育部的“历来反对文理分科”,只是体现在了课程设置上——— 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必须通过所有课程的基本测试才能毕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类科目不仅受到老师和学生的轻视,就连教材以及考试难度上也大相径庭。“高考就是一切,一切为了高考”,轻装前进的他们,很容易将无关高考大局的科目率先当作包袱甩掉。

  要想彻底解决文理分科的问题,首先应该理清“学”和“考”的关系。如果说此前的高考制度是“因考设学”的话,那么,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人才需求渐趋多样的背景中,人才培养机制能否及时顺应时代需求“因学设考”?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细节的修补显然于事无补。因为如果高考的人才评价取向不往多元化发展,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向多样化方向努力,那么文理不分科只会给学生“增负”,让广大高中生苦不堪言。

  实际上,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高考提出的改革方向不仅有“文理不分科”,同时还有“高考科目减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相比较而言,后两部分内容不仅更为引人关注,而且也是能否顺利实现文理不分科的基础。虽然社会各界已就高考改革达成共识,但是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却始终没有停止争议。教育部积极推动改革的努力值得肯定,如何以更加细致科学的制度设计推进改革,仍是一种现实的考验。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