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教育>正文

家长微信晒孩子 别晒丢了自己

A-A+2014年2月6日09:59北京青年报评论

  在微信圈里,焦灼而充满期待的父母纷纷展示自家孩子的“作品”、“语录”、“才华”,盼望收获别人的赞美,而后沾沾自喜、心满意足。孩子们也会用有多少人点赞、有多少人夸奖来“证明”自己“才华横溢”,而这种“证明”多了,他们没准真的误以为自己是天才而从此无需努力。

  在这种微信“晒孩子”的行为中,难道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攀比、较量、博取赞美之心吗?有多少人能做到公正评价、直言不讳呢?晒孩子的时候,我们至少不要让好友的赞美混淆了自己的判断。换句话说,微信“晒孩子”,别晒丢了自己。

  “当我晒孩子时还晒了什么”,这是这几天我提给自己的问题。起因是女儿在结束了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后带回来的“口头成绩单”。

  1月15日是老师公布考试成绩的日子。早晨我们在学校门口分手时约定,放学了她要给我发微信“分享好成绩”。那天等到中午过了一点钟,消息还没来。我想“坏了”,她应该是没有考到她自己预期的300分。我打电话给她,故意先说了些别的小事,然后,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我问:“对了,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分数呢!”女儿显然很小心且一直没有放松警惕,马上回答我:“对不起妈妈,我得了第三名,不是第一,一个98分,两个96分。”我说:“第三名也很好啊,不用每次考第一,妈妈很替你高兴啊!”虽然这样说着,我心里还是有些遗憾,说不清楚来由。这时,女儿说:“好吧,妈妈,我要去玩儿了,你早点儿回来,我的成绩不要晒了,等以后考了第一名你再发微信。”

  我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心里不舒服的,原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悻悻然,女儿这么一说,好像知道了——哦,原来小家伙一直是我的骄傲,一直是我的朋友圈中被赞美、被夸奖的孩子,我习惯了这些,而她很清楚,这一切对我来说是荣耀、是成就、是志在必得,而这一切,来自她,取决于她有多“优秀”。

  这样一想,很多事情涌上来,我都想哭了——我是个多么虚荣的妈妈,而我的孩子和我微信圈里的朋友们,因此活得有多累!

  不点赞的朋友“不够意思”

  反省自己的同时,我也开始询问一些微信圈里亲密的朋友。既然是朋友,当然可以直截了当。我问航航的妈妈:“当我在微信里贴上孩子新画的画时,你总是点赞,你是真心觉得好呢,还是觉得不点赞就不够意思?”

  航航妈妈说,很大程度上,她是觉得自己必须点赞。这个“赞”里包含着几层意思:第一,必须要赞的是才七岁多的孩子,能画到这个程度,真的算有些天赋,应该鼓励,这个赞很真诚;第二,需要赞的是孩子的父母,能养育出这么好的孩子,值得骄傲,作为朋友,不点赞就是“漠视朋友的成就”、“无视朋友优秀的遗传基因”、“不关注朋友为教育下一代付出的良苦用心”,这个赞是出于礼仪,必须要点的,真诚度低于第一点;第三,所谓朋友,总是知己知彼,“人家贴上了你却不赞,太不懂事了”,不管什么帖,可以不看,不可不赞!这一条,礼貌周到,但真诚度欠奉。

  一边听航航妈妈解释她的“赞”,我一边在心里赞她的一针见血。很多时候,我自己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身为孩子妈妈,圈中自然少不了同道,大家纷纷展示自家孩子的“才华”、“作品”、“语录”,这里面难道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攀比、较量、博取赞美之心吗?潜意识里,我有,我相信一定也有和我一样的孩子妈妈。

  由此想到“这个孩子会死”的故事。抱着满月的孩子游弋在宾客之间,总是要收获赞美和祝福的,这样的一团和气的场合,谁会提出批评意见呢?即便有耿直的朋友,人家大概也要想一下“主人”的接受能力吧。生活中有太多“你怎么说我都可以,说我家孩子不行”的家长,在如此的“家长生态环境”下,还能有多少在微信“晒孩子”的问题上公正评价、直言不讳的人呢?我自己做不到,我相信我的朋友们也一定“舍不得”这样对我。

  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点赞不费力气,会给朋友好心情。航航妈妈的分析让我明白了,在微信中所有我女儿的作品下面的赞,有一部分就是这样来的。

  对孩子来说并非赞美越多激励越大

  身边总能看到那样的情景,孩子把爸爸、妈妈的手机“抢”到自己手中,分享自己的照片、作品、轶事被贴上微信朋友圈之后来自父母的友人们的评价。豆豆就是这样一位时刻关注叔叔阿姨怎样“表扬”自己的孩子。

  每天晚上,豆豆妈妈准时在朋友圈中贴上孩子一天的“表现”,如何在幼儿园涂鸦,如何吃意大利面吃得满脸都是酱,如何说出小大人儿一般“富有哲理”的话……我和所有圈里的妈妈们每天都会及时点赞,写上“好聪明的孩子”、“前途无量”、“可爱的宝贝儿”等等。豆豆妈妈和豆豆总是坦然笑纳,直到新年前的某天,妈妈团的妈妈们在豆豆的涂鸦下面赫然发现了评价给然然的唱歌视频同样的话:“真好!赶超大师,指日可待!”据胜胜妈妈“举报”,这是圈里最懒的一位妈妈复制粘贴的结果,同样的话已经出现在好几个人晒孩子帖的评论中。失望的豆豆妈妈一气之下屏蔽了此人。

  对于成人来说,了解溢美之词包含的社交礼节和友情善意并不难,但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赞、每一句赞美的话都是实打实的。豆豆喜欢叔叔阿姨的赞美,乐于收获这些的她在5岁的年纪已极有优越感,她会告诉小朋友,自己是天才,并且很乐于展示自己的“天才”,比如在幼儿园的厕所墙壁上用悄悄带出教室的“绘儿乐”画一个大圆圈,然后告诉小朋友,“这是抽水马桶”。这次“天才展示”的结果是,豆豆因为被同学嘲笑为“连马桶都不认识的大傻子”而嚎啕大哭着把一名小朋友推倒在地上用脚踢。

  豆豆妈妈说,豆豆的“自尊心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善于反思的她也终于明白,朋友圈里一直泛滥的对豆豆的各种宽容和赞美其实给豆豆带来的不完全是“激励”,也有让孩子“膨胀”、“对自己缺少正确认识”、“沾沾自喜”的“迷魂汤”。

  由此联想到《伤仲永》的故事,小小的仲永已能诗能文,在那个没有微信的时代,爸爸领着他周游乡里,随时随地表演他的天赋异禀,赞美在叠加,表演在继续,仲永在长大,终于,长大了的仲永,“泯然众人矣”。

  由此也联想到女儿有一次画完了一张水粉画,端详良久,她说:“妈妈,这张画不要贴微信,不够好,不如某某姐姐的好。”这件事好的一面是孩子很真心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好的一面则是她会用有多少人点赞、有多少人在夸奖她来“证明”自己“才华横溢”,而这种“证明”多了,她没准真的误以为自己是天才而从此无需努力。

  全身心“晒”孩子的父母,也许正在失去自我

  关于晒孩子,我的诤友大老王在我的追问之下终于“掷地有声”:“每当你发孩子的画儿、事儿,我就假装看不见,我不是不喜欢她,我是不喜欢你,还有跟你一样除了晒孩子就不知道晒什么好的人,你还行,晒得不算多,一个月两三次,在我的容忍度之内,超过这个数儿,我肯定先给你友情提醒,屡教不改的,一概屏蔽。我不跟絮絮叨叨的老太太交朋友,没营养!”

  大老王是杂志主编,丁克工作狂。她的言辞虽然激烈,但听她认真“注解”,我还是觉得很有道理,甚至算得上诛心之论。她说,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不是只有一种人,比如说,有人每天讲养生,有人每天念佛经,有人每天揭黑打假,有人每天熬心灵鸡汤,同时,有人每天晒孩子。“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热衷养生的人对晒孩子不感兴趣,“但他是你的朋友,不赞你觉得不好意思,就赞了,赞了,他就累着了”。这是“给朋友添麻烦”。

  大老王又说,言为心声,看一个人经常在微信里说什么,就能知道此人的关注点是什么,进一步能猜想此人最近的“精神状态”。比如频繁分享“如何保卫你的婚姻”的人,可能在婚姻上遇到了别扭;频繁分享“吃素的好处”的人,有可能最近体检查出了脂肪肝。这都是暂时性的关注,问题解决便会转移兴奋点。“偏偏你们晒孩子的不是这样,你们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坚持不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每天乐此不疲。”而所有这一切泄露的一个终极信息便是,此人的生活已经完全被他的孩子占据,他的一颦一笑、一歌一哭、全部心力,无一不被这个孩子牵动着,不晒就难受,别人不夸就不高兴……大老王说:“可是你想过吗?你成天跟大家伙儿说的这个孩子其实就是你一个人的、你们家的,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吗?你逼着我听,还让我叫好,太残忍了吧?!”

  最后,大老王进行了总结:“你知道吗?我每次遇见那种一说到孩子就喜形于色的话痨都特别心疼她,我心说这人完了,除了晒孩子没得可晒了,人生已经彻底萎缩了。如果这样的人来应聘,我不会用,因为她已经失去了人生的眼界,一个通过晒孩子、逢人就夸自己家孩子来排遣自己的寂寞,用这个证明自己曾经是虎妈因此无犬儿的人,肯定虚荣空虚得可以了。”

  这些听起来激烈的话,让我看到那样一个形象——焦灼而充满期待的母亲,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家孩子的故事,盼望在一个原本可以自然相处的社交圈里收获点点滴滴、可能只是出于客气的赞美,而后沾沾自喜、心满意足。

  我们还是不做这样的朋友吧,也不要让这种微薄的收获混淆了孩子对自己的判断。晒孩子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在晒自己呢?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