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6年普通高考,西峡县又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本科以上过线考生3022人,过线率达83.39%,其中一本过线911人,过线率达25.14%,一本院校录取882人,“ 985”重点院校录取146人,“211”工程院校录取425人;74名考生被全国排名前10的三类以上名校录取,4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西峡一高成为全市唯一一所连续14年为清华、北大输送优质生源的县级高中。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高考本科进线实现14连增,5年为清华北大输送24名优质生源,本科过线率和重点大学录取率连续保持全市县区第一名的西峡教育,14年前却是难以回首的低谷和梦魇。
当年,南阳市教育局对各县区进行的14项重要考核指标中,西峡县有12项倒数第一。中考后,成绩前50名的,只有7人留在本县上高中,教师跟到学生家里挽留在本县上高中,学生家长都不愿搭理。
14年后的今天,西峡早已成了闻名遐迩的教育强县,每年吸引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来这里学习参观。
一个边陲小县,无论讲地域和经济,还是讲人才和信息,都乏优势可言。她是如何完成从教育低谷向教育强县的嬗变?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访西峡,试图破解西峡教育的成功“密码”。
殚精竭虑
—— 党政联席一年六次会商教育专题
“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怎么投入都不过分,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组织各部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向教育事业倾斜,形成党政重视教育、部门支持教育、全社会关心教育的格局。”西峡县委书记孙起鹏如是说。
色彩缤纷的卡通教学楼、平坦柔软的塑胶操场、现代化的儿童游乐园、苍翠清新的绿化带……走进位于西峡西北部、距县城75公里的桑坪镇中心幼儿园,这里的一切很难让人与农村学校联系起来。“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办学质量,近年来我们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每个乡镇建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西峡县教体局局长董联军说。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该县将教育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重教兴教政策,明确提出了教育工作要“优先发展,提高质量,实现均衡”的战略定位。
为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确保全县教育事业不断进步,该县进一步健全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各乡镇政府和县直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出台了《西峡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西峡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迎验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峡县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将教育纳入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常务会、专题会、党政联席会……仅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就先后6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难题。 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资金优先安排,各项工作中教育先行。每年,县政府都对改善办学条件、师资调配、学校布局调整等进行专题研究。
“合力办教育,协作育英才”已成为全县上下共识。各乡镇政府、县直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配合教育部门,积极做好控辍保学、学校用地、教育投入等服务。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师资培训、学校管理、教学改革、规范办学等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财政部门将教育作为支持的重点,保证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合理使用;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经常性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发改、建设等部门对学校建设的立项、审批、征地、施工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减免费用,保证学校建设的顺利进行。仅2015年以来,就投入资金1.228亿元实施一高新校区建设,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扩建城区一中、新建县直幼儿园分园,投入300万元新建三高实验楼,引资1.5亿元的育才实验学校、投资1.6亿元的财富新城西峡第一实验学校一期、引入资金1亿元黄岗学校建成投入使用。
优化资源——
“十大工程”开辟教育发展新纪元
位于北部山区、双龙河畔的双龙二中,每当课余时间,同学们就三三两两来到标准化操场上,或沿跑道慢跑,或在操场内踢球嬉戏。看着学生们的身影,校长王飞感慨地说,这要得益于县乡的大力支持,先后筹措1000多万元资金、征地40亩,实施了异地迁建工程,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近年来,该县按照“农村抓规范,城区抓扩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相继实施了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城区学校改扩建工程、薄弱学校升级改造等教育“十大工程”。仅去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2.4亿元,新征土地486亩,新建校舍15.85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4.93万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8.56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13.7万平方米,使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校一亮点、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崭新局面已经显现。
为有序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软硬件建设,加大教育技术装备投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近5年来,该县投入7700万元装备校园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班班通”等现代教学设备。同时,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为全县中小学校补充了实验仪器、音体美卫器材和图书资料,全县初中和小学生均图书分别为30.77册、20.41册,教学仪器、音美器材初中和乡镇所在地中心小学,分别达到省和国家一类标准,体育器材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
目前,全县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6%;特殊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4%;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6.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2%。
创新为力——
“三疑三探”打造河南教育名片
上网查下“三疑三探”, 显示是一种教学模式,分“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4个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发端于河南省西峡县。
走进西峡县任何一所学校的课堂,你都能强烈感受到:老师成了导演,学生是真正的演员,师生都在思考,在质疑,在一步步地探究;课堂上不时有学生因提出精彩问题而响起的掌声和欢笑声,这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就叫“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框,让西峡县在新课程改革中抢占了教学改革的制高点,被业内专家称之为“课堂教学的革命”,成为“首届河南教育名片”。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网等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跟踪报道。如今,在西峡县的城乡中小学校,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观摩团前来“取经寻宝”,仅西峡一高、五里桥初中、城区一小等“窗口学校”每年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等的同行在2万人以上。“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也由此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称为“中原教育名片”。
在致力教改创新的同时,该县致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本土人才,大胆引进创办南阳职业学院,开启了南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纪元,让山里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大学成为现实。目前,南阳职业学院拥有6个系18个专业,在校生近3000人,专职教师200名。县职业中专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坚持订单培养,构建“前校后厂”式办学格局,打造无围墙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8%。
全民重教——
大爱让3000寒门学子温馨圆梦
今年秋期开学,坐在城区一中七年级427班的教室里,12岁的朱丹像做梦一样:“没想到,我还能回到课堂!”朱丹小学六年级毕业后,家里为了治姐姐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已无力供她继续求学,“爱心妈妈”靳麦勤为朱丹联系到“代理妈妈”白雨涵,帮她实现了求学梦,也给了这个家新希望。
这项发起于2002年资助贫困学生“代理妈妈”活动,在该县已持续开展了14年,先后有278名党员干部职工、89家企业、38家个体工商户和189名社会爱心人士,自觉加入到“代理妈妈”队伍中来。目前,已累计代理贫困孩子3000多名,捐款捐物达400万元,其中,620名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390名升入高中,226名考入高等院校,138名走上工作岗位。
西峡民风淳朴,守望相助、扶贫助残、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近5年来,该县通过“代理妈妈”行动、春蕾计划基金、“1+1”结对等形式,确保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宛药集团连续25年向高考考生赠送保健药品,设立“张仲景奖学金、助学金”和“孙耀志奖学金”,捐资助学资金达4000余万元;县工会连续14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争取中央和省市贫困救助资金,每年救助1000名大学生,每人1500元;龙成集团设立了“龙成助学基金”;县一高设立了“一高母校奖学金”; 西排集团、通宇集团等多家爱心企业,都设立专项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如今,西峡县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014年以来,该县把每年9月定为“尊师重教月”,每年教师节评选表彰200多名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在西峡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并拿出专项资金,评选表彰一批重视支持教育工作的先进乡镇、十佳部门。5年来,县委、县政府斥巨资重奖教育功臣,奖励高考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放奖励资金1600多万元。从2012年开始对县一高在编在岗教职员工,每人上调一级工资;高三在校学生每人每天补助生活费1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熔铸师魂——
“三名工程”锻造教苑“铁军”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县实施了“人才强教”工程,建立了教师补充录用长效机制,采取按需引进的办法,每年从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公开选招教师。5年来,从武汉大学、华中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等高校为高中教育引进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268名。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5年来为农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选招教师720名,积极争取省“特岗计划”430名,共新补充教师1418名。
“我们通过特岗教师、公开选聘、城镇学校领导到乡村学校支教等手段充实乡村教师力量,不断优化乡村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副县长梁志豪介绍。该县出台了《关于城镇教师对口支教的实施意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城区及城郊乡镇教师轮流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引导和激励基层教师扎根深山、无私奉献;每年教师节受到省市县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达260名。
为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该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以评选“名校,名校长,名老师”为核心内容的“三名工程”,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思想引导、制度规范、事业感召等多种形式,激发和培养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楷模和教书育人典范,树立了西峡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该县拥有特级教师11名,市级名师9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36名,市级骨干教师691名,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一大批名优校长脱颖而出,在全县乃至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示范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
永续发展——
“智能管理”提升整体质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早上,城区一小的学生们迎着晨曦走进校园,在琅琅的经典诵读中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早在5年前,该县就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读经典诵诗文、建设书香校园”活动,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一节阅读课,《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启蒙经典成为“必读篇目”,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人文素养。
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抓起,从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抓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该县一贯的做法。“教育质量始终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标尺”成为教育系统的共识。
抓毕业年级复习备考是提升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该县提出“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出台《初高中毕业班复习备考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教学重点、保障措施等,建立健全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要求中小学校将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与研究考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相结合,营造松紧适度的备考氛围。该县还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给毕业班师生“充电”,到郑州、南阳等地参加复习教学研讨会,领悟学习最前沿的教学信息和高考信息;邀请北京、上海等外地专家讲学,进行心理辅导。
健康的体魄、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科学创造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该县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按课程标准开设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曙光”、“晨光”系列体育活动,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艺术节,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体育艺术赛事,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单项体育、艺术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近3年来,该县学生获国家、省、市体育艺术竞赛奖项达600多人次。
超前的教学理念,规范的教学行为,成为推进教育教学大提升的“强力引擎”。2010年以来,该县连续6年荣获南阳市教育工作先进县,义务教育质量评估连续6年名列全市第一,高考连续6年受到市政府记功嘉奖。
“抓教育就是拔穷根、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西峡县县长周华锋坦言。
十年磨一剑,西峡教育终成正果。“高考成绩仅是副产品。西峡教育最大的成功,其实是一种党政合力、全民重教的氛围,是一种义无反顾、持续创新的执著,是一种放眼世界、接轨时代的视野。”专家解析。
也许,正是这些“西峡元素”的给力,终成了西峡教育的“浴火涅槃”。
统筹:杨好宁 梁志豪
执行:董联军 杨文甫
文图:封 德 栗 武
夏婉炎炎 杨豆豆
黄彦林 王荣丽
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