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高波 特约记者 王丙双)
在今年全省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走上了领奖台,当他双手接过“2016年度全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的奖牌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和回报。这位老教师就是西峡县丁河镇古峪小学教师陈俊德,他是2016年度全省教育系统10位荣获师德标兵的教师之一,也是我市今年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教师。
1977年,陈俊德刚刚高中毕业,村支书杨文秀找到他,想让他到村教学点代课,那时候还是“村筹教师”。因为该村汤庄、下河两个村民小组距村里有十多公里,离校太远,孩子们都闲散在家中不去上学。村里想办一个教学点,让孩子们能就近读书,陈俊德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下来。
秋季开学,陈俊德到教学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切都出乎意料:十几户人家分散在上下三四公里的山沟里。没有房子办学校,村支书无奈地说:“只能把村组的三间牛圈整修一下当学堂,别的真是没有办法。”看着那散发难闻臭气的牛圈,陈俊德的心就像掉进冰窟窿里……想一走了之,可望着孩子们那渴求的目光,他选择了留下……
没有课桌,找几块长木板,用土坯支住两头就成了课桌;没有凳子,让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没有黑板,热心的村民从家里找来一块木箱盖挂在墙上就算黑板。从山上砍些木棍搭成床,铺上麦草就成了自己的“安乐窝”;没有做饭的地方,就自己动手垒了一个灶台。就这样,在这个深山沟的教学点,守着煤油灯,守着青山,守着孩子们,一干就是六年,近两千个日日夜夜,陈俊德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期间,有苦、有泪、也有乐,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陈俊德利用周末时间自己动手脱坯、垒墙,把教室和牛圈隔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越来越多,最多时他教了三个年级的课程。那时候,民办教师每月只有5元的生活补助,但在陈俊德心里,为了孩子们,他心甘情愿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里的老师都走了,而陈俊德一直坚守在丁河镇古峪村小学,这里位置非常偏远,离镇政府所在地还有二十多公里路程。如今,他所教的孩子们一个个成长成才,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西峡,走向大江南北。陈俊德也从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教师。
现在的古峪小学,就剩下陈俊德一名教师和7名学生,最大的学生七岁,最小的三岁,学生来自古峪、德胜两个村,上下相距七八公里。为了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陈俊德就让学生中午在学校吃饭,晚上住宿在校,陈俊德又当爹又当妈,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时间长了,妻子从反对到支持,从支持到帮助,一有空闲,她就主动到学校帮着照看孩子们,为他们做饭、洗衣,有时候,陈俊德到县里开会,妻子就全力承担了教学任务。
因为艰辛付出,陈俊德的工作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先后多次荣获县“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因为爱岗敬业,2013年,他被评为西峡县“最美乡村教师”,2015年荣获西峡县第三届道德模范,被河南省文明委评为“河南好人”;因为默默奉献,2016年荣获南阳市“感动南阳2015年度人物”提名奖。
从教40年,陈俊德所教的学生中有教师、有军人,也有研究生,他们放假回来,都会专程来看他,让他感到欣慰、感到幸福。“今后,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会一直坚守在这里,陪伴他们成长,培养他们成才,为西峡山区教育增砖添瓦,贡献力量。”这是陈俊德的肺腑之言。(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