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观小学,这所淅川山区的学校,藏在毛堂乡的一个半山腰里。 周旭成是石门观小学唯一的老师,也是“校长”兼“伙夫”。他的坚守,让这所只有4个学生的小学有了存在下去的理由。
周旭成:“这是什么?”
学生:“这是五星红旗。”
这样一幅画面,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周旭成告诉我们,尽管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但是还要有学校的样子。就是这样,周旭成老师已经在这里坚守了20多年。
淅川县毛堂乡石门观村小学老师周旭成:
“过去一个班30多个学生,我教两门课,现在四个学生,四个学生还是复式班,我教完学前班,再教一年级,学前班、做作业,一年级上课,一年级做作业,给学前班上课,这全部课程都是我一个人来教。”
石门观小学座落在淅川县毛堂村的老虎岭山脚下。而石门观村是毛堂乡最偏僻的村落,四面环山,连接村里去往县城的是一条25公里的盘山公路。14个自然村,1300多人,方圆20多里地就只有石门观小学这一所小学。20多年前,周旭成参加工作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被派往这里任教,当时学校有一至五年级5个班,最多的时候学生有140多人, 2008年学生减少到10多人,教师减少到两人,班级只有一、二年级。2016年,学生就只剩4人,教师也只有周旭成一人了。
现在,石门观小学共有学前班、一年级两个班。周旭成就把这4个娃娃们放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课程排得很满,一天下来几乎没有坐的时间。
学校没有音乐课,也没有体育课,每当到了课间, 周旭成会带着孩子们在院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跑着、叫着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了。每天中午11点左右,趁着孩子上自习的时间,周旭成又当起了伙夫,他用小厨房里的电饭锅给孩子们做午饭。今天中午下面条,一个老师和四个孩子,一人加一个鸡蛋。
淅川县毛堂乡石门观村小学老师 周旭成:
“平时中午给他们做点鸡蛋面条,有时候做点米饭肉丝,有时候给他们做点豆腐面条,给他们改善生活调节调节、增加点营养,我业余时间在学校周边种了点菜 ,吃菜问题能解决。”
下午上完课后5点放学,孩子们一边在校园里玩,一边等待家长来接。闫勇和刘博彰都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家境贫困,他俩的父母都常年在外务工,他们就留给了爷爷奶奶照顾。两个人的爷爷奶奶都是6、70岁的年纪,为了让孙子能读书识字,老人们每天都翻山越岭接送他们,6里的山路要跑上40分钟左右。
淅川县毛堂乡石门观村村民 闫春城:
“教过我们儿子,这是我孙子,都教了几代,他在这儿教多年了,是个好老师。”
在采访中,淅川县教体局副局长何景来告诉我们,像周旭成老师这样的单人独校,在淅川县还有很多。
淅川县教体局副局长何景来:
“目前我县有教学点296所,像周老师这样单人独校,在我县还有117所,这些教学点一般都属于深山区,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年轻教师不愿来,大部分都是本村教师,这些教学点我们以前考虑到撤,但是这些贫困学子他们家庭条件困难,去城里上学没有经济实力,所以只有在本村上学。”
安全送走了4个孩子,天也渐渐暗了下来。周旭成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出门了,他告诉我们,只要了解到谁家的孩子快到上学年龄了,他都会到家里看一看。
今天晚上周旭成家访的是这个叫向文豪的孩子,抚养他的是他的曾祖父母,老人都80多岁了,因为没有收入来源,家里连灯都舍不得用,一见到家里来了生人,孩子躲得远远的不敢靠近。
周旭成:
“这孩子到上学年龄了,咱们想想办法让他上学,上学有什么困难没有?”
孩子曾祖父:
“困难,可有困难。有困难,离学校远。一个是远。再一个是学费交不起。”
周旭生:
“上学学校给免费,书本你都别操心了,学校给安置。”
46岁的周旭成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山区小学任教,至今已经28年。当初撤点并校时,上面考虑到将石门观村小撤掉,但是周围的群众不愿意,但上面又担心没有老师愿意留下来。周旭生是当地人,他也不忍心才几岁的孩子到十里外的学校寄宿,就自愿留下来守着这些孩子。
淅川县毛堂乡石门观村小学老师 周旭成:
“白天上课,放学了,得利用夜晚的时间,来到山沟里给有些村民做做家访,看看他们孩子到上学年龄了,动员他们上学。”
再次回到学校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在静静的夜色中,周旭成简单下了一碗面条,放了半袋咸菜,就当做自己的晚餐。
周老师跟我们介绍,在石门观村,有不少家庭父子两代都是他的学生。成为留守者,寂静对他而言已成了习惯。他的坚守,让这所只有四个学生的小学有了存在下去的理由。
淅川县毛堂乡石门观村小学老师 周旭成:
“我对这个地方有感情,我离不开这个地方,现在山里还有很多孩子,留守儿童 上学很困难,我作为教师我觉得自己的责任还很重,这里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我都会坚守在这里。”
记者 乾伟 潘玲 高磊 淅川台 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