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淼
辖区有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这让淅川县法院九重法庭倍感压力的同时,也有守护渠首一方平安的无限动力。
这是一个管辖区域面积达134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只有4名干警的基层法庭,就是这样一个“小”法庭,始终坚持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调处了大量民商事纠纷,既促进了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又充分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
大局意识勇担当
为确保辖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进行,九重法庭始终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全庭干警积极参与当地“保水质、迎通水”及“一村四警”活动。全庭干警走村入户,利用巡回法庭,召开法治讲座,现场接受群众咨询。
在工程前期准备阶段,辖区九重镇丹阳村部分居民对搬迁有抵触情绪,干警们吃住在当地,入户为村民讲政策、释法理,排查化解矛盾,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协调解决了他们的合理诉求,历时三个月,完成了搬迁任务。
针对工程建设中常出现的劳资纠纷这一特点,该庭摸索整理了“多调少判、重在执行”的调解方法,既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又维护了当事人的相关权益。
倾心调解促和谐
九重法庭庭长马华强介绍,基层法庭受理的大多是农村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考虑到这些当事人在往后的生产生活中还会“低头不见抬头见”,法庭一方面坚持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全过程,形成了全案、全员、全程调解的思路。一方面创新形式,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通过调解,从根源上彻底化解矛盾。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庭积极同矛盾双方所在地的乡镇、村组取得联系,与相关部门配合,通过法官的调解和基层干部的劝导,及时有效地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2013年7月,黄某与朱某、徐某签订劳务合同,承揽房屋的木工配套制作安装工程。朱某、徐某陆续向黄某付款30多万元,还欠部分货款未予支付。因索要无果,黄某将朱某、徐某诉至法庭,历经七次调解,原、被告双方达成协议。
据统计,2012年以来,该庭受理民商事案件562件,其中以调解(含撤诉)方式结案521件,调解率达92%。大量基层矛盾纠纷得到化解。
便民利民见成效
九重法庭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在便民、利民上下足功夫。该庭严格执行便民小黑板制度,积极开展电话预约、假日预约,方便群众诉讼。通过设立固定巡回办案点,开展巡回立案、巡回审判活动,不仅减轻当事人的诉累,还起到教育一片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法庭工作的满意度。
2013年6月,被告周某以某建设工程公司名义承包当地工程。工程开工后孟某等9名原告为该工地提供劳务、生活用品等。周某支付部分费用后,以工程款未结清为由拒绝支付所欠费用,9名原告诉至法庭。为维护农民工权益,便于群众诉讼,同时起到教育作用,法庭将庭审开到案发现场。尽管开庭当天天气恶劣,但法官仍准时开庭,当事人被法官敬业的态度和辛苦的付出所打动,被告周某对原告方的诉求完全认可并当庭表示歉意,同意在一个月内结算所欠款项。
基层法庭处在调解利益冲突、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前沿,承担着极其繁重的审判以及其他社会工作任务。“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法庭就得把老百姓装在心里。把老百姓的事情解决好,就是我们的最大心愿。”马华强道出了九重法庭全体干警的心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法律的真谛,让司法公正变成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