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要闻>正文

南阳一渠清水两地情 晚报采访组踏访渠首

A-A+2014年2月26日08:37南阳晚报评论

到渠首观光的张成强一家接受记者采访
到渠首观光的张成强一家接受记者采访
工人们正在建设渠首生态护坡工人们正在建设渠首生态护坡
张香坡一家在渠首留影张香坡一家在渠首留影

    本报记者 李 萍 刘 娜 特约记者 高 帆

  一

  从淅川县九重镇向西南出发,一路是平坦宽阔的渠首快速通道。通道两侧,一株株法国梧桐、玉兰等各种绿化树错落有致、亭亭玉立,一块块麦田、菜地如茵如褥、绿意盎然。不远处,山峰蜿蜒连绵,不时可见坐落在山坡的农舍,充满清新的田园风情;农舍围墙上,“同饮一江水、永远一家人”、“保护丹江水、关爱生命源”的宣传语,充溢着浓厚的调水氛围和渠首情谊。正凝望远山,车子转了一个弯,一个伟岸磅礴的闸坝扑面映入眼帘,陶岔渠首到了。

本报记者(右)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采访 本报记者 王 琳 摄本报记者(右)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采访 本报记者 王 琳 摄

  走近渠首放眼望去,闸坝顶高程176.6米的渠首大坝巍然屹立、雄伟壮观,总干渠气势恢宏,渠壁宽阔整齐,让人在这一派宏大中顿感一种强烈的震撼。淮委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孙业文指着渠首,笑容中尽显自信:“渠首已完全具备通水条件,闸一开就通水!”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引水渠首和标志性建筑,渠首枢纽工程主要包括引渠、重力坝、引水闸、消力池等,主要任务是供水、灌溉,兼顾发电。

  距离渠首300米处,一条雄壮的交通桥与渠首并列,横贯两岸,工人们正在渠首与交通桥之间的渠壁上修建六边形框格生态护坡。尽管渠首整体绿化工作要到7月份完工,但在孙业文的介绍和描述中,已让人仿佛看到了未来两岸的旖旎风光:除护坡全部种草外,两岸350亩区域绿化带内,主景观以观赏性桃花为主,搭配以其他各种树木花草,按不同花期和特性,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景色区域,确保一年四季美景不断,“渠首两侧将来就像一个美丽的公园,渠首则是坐落在公园里的‘龙头’”。

  身为安徽人的孙业文和他的同事已在陶岔渠首奋战了5年,尽管自己每两三个月才能探家一次,但面对胜利成果满怀欣喜的他最感慨的却是施工期间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这儿施工,不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淅川县、九重镇的各级领导全力配合解决,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施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淅川,陶岔,渠首。

  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龙头”,再有8个月,丹江水将从这里出发,一路奔流北去,融入首都的碧水云天。

  这里是南水北调水利史诗中令人瞩目的焦点,恢宏壮美,气势磅礴。但在它“天下第一渠首”的美誉背后,每根钢筋上,每个螺栓中,每滴混凝土里,都抛洒着建设者辛劳的心血和汗水,流淌着移民别离故园的不舍泪水,定格着淅川干群宵衣旰食的忘我工作,凝聚着南阳人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

  2月25日,本报“一渠清水两地情”采访组实地踏访陶岔,探寻千里调水长卷里,那荡气回肠的渠首深情。

  渠首无声,却寄托着亿万人民的热望,承载着厚重的世纪梦想

  渠首无字,却激荡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书写着恢宏的历史新篇

  二

  沿着渠坝前行,宏伟的大坝工程与两岸淡淡雾霭中的远山两相辉映,似一幅壮阔奇美的画卷。不时有人携家带口,在“画卷”中驻足品赏,观景抒怀。随行的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立勇告诉记者,因为调水工程,到渠首旅游观光、调查研究者络绎不绝,这里已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来自南阳市的张香坡一家四口正沿着渠首漫步游赏。这位73岁的退休老干部曾参加过1972年引丹工程通水典礼,42年后再来看看这雄壮的渠首闸坝,自然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我孙子马上要出国,就带他来渠首看看。”老人说,近几年南阳有两个国字号工程,一是已成功举办的全国农运会,二是南水北调工程,“丹江水通过我们渠首送到京津,让首都人喝上甘甜的清水,我感到很骄傲。作为南阳人,应该来看看渠首”。他爽朗的笑声里,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一到渠首,张成强便向爱人讲解起渠首的历史。四岁的小儿子站在渠首前,调皮地摆着pose让爸爸用手机为他拍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距离张成强在赵河镇的家仅五六公里,他没事就会过去看看。这份关注,不仅因为这是一项宏大的国家建设工程,更因为他也曾参与过建设,“我在2011年参加过工程建设,在修建一个干渠大桥时打桩,干了三四个月”。这项工作,他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决不能因我们干活时出现的一点瑕疵影响整个工程的完美。”深为渠首工程感到“震撼”的他,渴盼着通水那一天早日到来。

  站在渠首向远处探望,总干渠若卧波长龙般恢宏大气。记者仿佛看到,那一渠清凌凌的丹江水,正沿着气势雄伟的渠道,载着渠首人深情的祝愿和热望,欢歌北上。

  三

  渠首右岸,沿一条乡间公路向西行驶,一路可见斗折蛇行的总干渠两侧,稀稀疏疏的几株小树,随风摇摆的荒草,偌大的田野空荡荡的,不见庄稼的影踪,只有飞过的喜鹊划破了静寂的空间。车行两三公里后,沿山路盘旋而上,在杏山半山腰向西北方向望去,遥遥可见远处的丹江口水库在峰峦间波光如银。

  返回的路上,同行的九重镇副镇长全宇一脸凝重,指着总干渠南北两侧说,这儿共有桦栎扒、张冲、杨湾、张义岗四个村搬迁,其中九重镇桦栎扒村共1800多名移民,是全省最大的移民搬迁村之一。站在一派荒芜中,记者几乎找寻不到村庄留下的痕迹,所有的房舍、绿树、畜禽,那些曾闲适古朴的田园风光都随着移民从这里连根拔起,迁至他处,只有几株残存的油菜,兀自寂寞地开着黄花。“这里的附属物都清除干净了,所以你看不出这儿有过村庄。”

  移民走了,带着对国家工程的支持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新家园,曾相依相偎的旧家园随着他们的离去荡然无存,静静等待着淹没水下的时刻。正自感慨,全宇回头说:“不仅是这些村庄,连我们现在脚下的公路,将来也要被淹没。”

  车轮重新驶向渠首,车辙下真实存在的这一片土地将在数月后永远沉寂于一池烟波浩渺中。只是,那荡漾碧波中的每一滴水,都倾注着南阳人对南水北调工程的无私奉献和挚爱深情。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