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十六场走进淅川
(本报记者 王秀云)7月10日,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十六场活动在淅川县举行。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现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作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移民精神》的演讲,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了互动。
副省长张广智,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董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市委书记穆为民等听取讲座。
本次讲座由何东平主持。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吴潜涛,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征地移民司司长袁松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庆、省移民办主任崔军,市领导王新会、曹鹏程、李甲坤、庹军等也听取了讲座。
来自淅川县的400余位观众到现场聆听了讲座,来自全国的411万网友收看了节目,32.9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
价值观是“脑神经”和“试金石”
讲坛上,徐光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精神、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三方面进行阐释。他指出,价值观是“脑神经”和“试金石”,它能判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优劣与对错。
徐光春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和推动下,河南移民精神正深刻地影响着河南、改变着河南。移民精神是什么?“造福华夏,至善德政”、“舍小家重大局,修千古善事,留万世美誉”、“移民行止,化人有情”……这一句句镌刻在淅川县移民碑廊上的266字碑文,正是对移民精神的充分体现。南阳市和淅川县勇于担当,用自己的心血、忠诚和智慧,创造了我国移民迁安史上的“淅川模式”、“淅川经验”,铸就了伟大的“淅川移民精神”。
徐光春最后强调,河南移民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造就了伟大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也造就了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的中原儿女,为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刻启示。
移民精神,南阳转型跨越的力量源泉
穆为民在致辞中说,“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南阳移民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南阳的生动诠释和具体实践,移民精神已经成为南阳实现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力量源泉。
穆为民指出,在淅川作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既是对移民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更是对南阳广大干群的教育和鞭策,必将推动南阳儿女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新的风采,为我们加快建设“三个南阳”注入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