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要闻>正文

政协南阳市委关于加快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建设调研报告

A-A+2016年12月5日09:31南阳日报评论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5月份以来,市政协刘朝瑞主席和李建涛、王黎生副主席分别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我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建设情况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并组织考察组到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及我省的新乡、开封、安阳等地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分别召开由卧龙区、宛城区,市住建、发改、规划、城管、环保、财政、土地、编办、物价和南阳热力公司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不同层次的座谈会。综合调研考察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建设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20万人。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冬季极端天气持续出现、绿色发展意识的增强及城市的快速发展,群众对集中供热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解决了部分群众的供热需求。

  1.供热覆盖逐步扩面。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2年南阳电厂对外实施连片蒸汽供应,2005年6月成立南阳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热力公司),是唯一热源生产经营企业,承担着中心城区集中供热保障任务。目前,市区集中供热为蒸汽和热水两种形式,总供热面积490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底共铺设蒸汽管网23.6公里,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主要用于70多家企事业单位;2012年启动居民热水集中供热管网建设,至今已建成30余条管线,总长25.8公里,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截至今年初,中心城区供热面积由2011年的90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490万平方米,供热覆盖率由2.67%发展到14.54%,建设热管网总长49.4公里,换热站56个,覆盖58个居民小区,约5.6万户、20万人从中受益。

  2.热电联产启动推进。为减轻市区环保压力,我市提出建设热电联产机组或清洁能源供热锅炉,于2011年进行了一次热负荷调查,编制并向省发改委呈报了《南阳市中心城区热电联产规划2011-2020》,同年获批复。2012年,市发改委批复了《城市集中供热热网一期优化可研报告》并推进实施。“十三五”期间规划热力投资超过5亿元,供热管线建设里程107公里,到时中心城区供热覆盖率将超过50%,其中,2016年计划建设热力管网31.78公里,计划投资2.5亿元,项目完成后集中供热覆盖率将超过30%。城市集中供热及热电联产的推进,累计拆除和改造大小燃煤锅炉115台,节约标煤约1.6万吨,集中供热为我市节能、环保和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3.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满足市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供热需求,市政府努力筹措供热工程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本照“燃气、热力主管网建设企业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我市于2012年出台了《南阳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心城区范围内城市配套费每平方米征收60元燃气、热力主管网建设专项资金(燃气18元、热力42元),支持热力行业发展。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市财政共拨付热力主管网建设资金1.364亿元,争取国家和省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2700万元,有力支持了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

  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经过发展积累,初具规模,但与城市发展速度、居民用热需求及先进地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规划建设滞后。一是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编制晚、审批慢、目标低。2015年前我市没有编制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15年编制的《南阳市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15-2020),虽已通过专家评审、省住建厅审批,但至今还没有进入市规委会评审程序,且规划到“十三五”末集中供热覆盖面仅达到50%,规划目标低于先进地市现有水平。二是热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目前,中心城区热管网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同步。

  2.热网建设推进困难。一是企业前期投入严重不足。截至2015年底,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共投入近3亿元,除去中央、省、市财政投入1.634亿元外,供热企业仅投入1亿多元、不足一半,是造成中心城区供热能力大而实际供热覆盖率低的重要原因。二是企业前瞻意识不强。农运会期间是中心城区道路建设高速发展期,但供热企业并没有抓住时机同步跟进,再加上供热企业施工组织不力,拖延工期,影响了有序的交通,百姓怨言很大。三是项目审批慢。集中供热项目审批涉及规划、环保、地震、城管(园林 、市政、河道)、交警等多个部门,有的部门甚至要往返多次,审批环节多、耗时长,加之少数工作人员责任担当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致使供热项目审批较慢。四是项目协调难。热管网施工面积大、建设周期长,与道路施工单位和周边群众协调任务重,影响了建设速度。

  3.政策措施不到位。一是统一政策缺失。建国初国家划定秦岭-淮河以北为集中供热区,位于该区域的城市由当地政府实施强制供热并给予财政补贴;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非供热区,国家未制定支持性政策,统一政策缺失影响了集中供热的发展。二是集中供热规范性文件不完善、配套文件缺失。我市2000年出台《集中供热暂行规定》条款时,集中供热仅满足党政机关、医院、工商业和宾馆酒店等单位,当时市民用热尚未起步,南阳热力公司也未成立,供受热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界定不清晰、条款比较粗放,已无法满足当前集中供热快速发展的需要。调研组外出考察的几个市均出台了多份配套文件,如新乡市2006年成立热力公司,2007年政府就出台了《新乡市供热管理条例》,并先后出台与热力相关的法规性文件达十余项。我市与之相比差距较大,急需修订完善并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三是供热企业特许经营授权不到位。2013年,南阳热力公司经市住建委向市政府提出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特许经营授权申请,相关市领导分别做了批示,形成了会议纪要,授权市住建委与热力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但至今仍处于待批状态,导致在解决供受热双方矛盾时缺乏应有遵循。

  4.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协调机制未建立。热管网建设在部门管理上涉及住建、发改、规划、土地、环保、财政、市政、园林、河道、电力、交警、地震等十几个部门,在行政区划上涉及卧龙区、宛城区、高新区及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归口不一。由于缺少高规格的协调机构,部门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现象比较突出,不能形成有效合力。二是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行政主管部门对分管的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提升到部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既没有当好市政府的参谋,也没有组织研究、认真谋划,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存在协调组织不力、监管缺位、服务协调缺失等问题。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集中供热日常工作由市住建委公共事业科负责,公共事业科负责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工作,而负责这项工作仅1人,人员配备不到位,造成人员少,任务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导致行政主管职能部门作用发挥得不好。四是供热企业施工和服务质量不高。供热企业存在热管网施工现场不规范,路面未按要求恢复;老旧热管网维护不及时和监控手段薄弱等问题。

  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热供应与市民热需求差距较大。从供热区域讲,仅对白河以北集中供热,其它建成区域至今仍是空白;从受热结构讲,集中供热主要对我市公共事业单位,而急需供热的三个产业集聚区、大学园区仍是空白;从供热效能讲,集中供热覆盖面积490万平方米,实际使用仅190万平方米,利用率仅17.3%,与热源一期设计最大供热能力1100万平方米相比,热源效能利用明显不足,即使“十三五”末达到50%的覆盖面,供需差距依然较大;从热源建设讲,我市热源单一、起点低,发展新能源热源及多热源优势互补格局尚未形成;从群众需求讲,目前南阳市民除了个别小区采用燃煤小锅炉和地温集中供热外,大部分家庭使用空调、电暖器和天然气分户壁挂炉等方式,解决冬季家庭取暖问题。仅2015年中心城区申请集中供热的小区就有75家,面积1600万平方米,即使正在审批施工的项目获批也仅解决155万平方米,占用热总需求10%,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目前的用热需求。

  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建设的意见建议

  集中供热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亦是群众呼声较高、要求迫切的民生工程,更是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大气污染防治、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大美南阳的治本之举。在生态建设和民生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加快发展集中供热、推进节能减排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建立高规格协调机构。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站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把集中供热作为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建设大美南阳、幸福南阳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年度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计划。建议尽快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的中心城区集中供热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加强协调,强力推进。二是健全完善管理机构。主管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供热工作,并将其提高到部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科学合理利用编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强化集中供热的日常协调、服务、监督和管理职能,满足新形势下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市委绩效办要将集中供热工作纳入市委大督查,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和相关部门明责强责清单,强化督查问责追责,对在推进工作中不履职尽责或者设置障碍故意刁难,甚至吃拿卡要的行为坚决实施问责,对严重阻挠或者破坏正常施工的,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打击,推动工作落实。

  2.强化规划引领,确保刚性实施。一是加快《南阳市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2015-2020)修订及审批工作,提高规划目标,到“十三五”末集中供热覆盖面达到70%以上。按照“政府倡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发展”的原则,高起点超前谋划布局热源,配套建设热管网和热交换站,为中心城区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建设提供科学可行的遵循。二是加快修订完善“综合廊道”规划,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引导城市各种地下管网集于一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避免道路反复开挖。三是相关职能部门和供热企业要维护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科学实施,不得擅自修改和随意变更,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3.统筹热源布局,加快热管网建设。一是构建多热源优势互补格局。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天然气唐河分站的建成,我市具备使用天然气供热的有利条件,要充分发挥优势,在热电联产热管网未达区域积极推行天然气供热,逐步建立以“热电联产为主,天然气分布式热源为辅,电、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补充”,点面结合的集中供热格局。二是发挥现有热源的最大效应。供热企业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向东区发展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施工组织,规范施工行为,分类分区加快热网建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力争3年内白河以北区域在热管网辐射范围内全部用热。三是集中供热要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在新建城区、新建园区要留足集中供热管网位置,确保新增用热需求。

  4.出台完善政策,部门联动推进。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借鉴开封、平顶山、新乡、安阳等地经验,尽快出台《南阳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及出台供热相关配套文件;落实住建部及《河南省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尽快与供热企业签订集中供热特许经营权协议,规范供用热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二是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清单,强化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落实到位。建议将集中供热纳入我市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加快项目审批,推动热管网建设快速发展。三是多渠道筹集供热资金。市发改委、财政局要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的同时,及时拨付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确保财政支持到位;鼓励社会资本、吸引外资、大型企业资本等参与投资,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切实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四是要充分利用全市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利时机,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集中供热区域内燃煤小锅炉拆除力度,强力推进集中供热进小区,切实提高热源和热管网利用率;区级政府要按照城市规划配合做好拆迁工作,打通热管网建设最后一公里,公安要依法打击严重阻挠或者破坏正常施工行为,为热管网建设创造良好施工环境。

  5.改进服务模式,提高供热质量。一是供热企业要加强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将“互联网+”运用到供热管理监控中,构筑“智慧热网”,为高效供热、精准供热提供技术保障。二是落实国家分户计量和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强力推行分户调节和按热量收费。建议认真学习开封经验,小区供热强制推行分户计量一步到位,彻底改变“空巢供热、开窗散热”资源浪费现象。三是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供热企业要认真学习开封经验,对受热单位或居民小区的热交换站、小区内二次管网、供热设施等实行建设与管理“一管到户”的服务模式,同时,公示服务内容,细化服务标准,畅通投诉渠道,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的供热服务,为集中供热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做出积极贡献。(来源:南阳日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