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旗帜高扬:河南南阳社旗走群众路线的“三加模式” (2)

A-A+2014年2月27日09:16南阳日报评论

  >>>“三加模式”

  基层党建走群众路线的“机制革命”

  探索新机制,创造新活力。这句发自心底的呼唤让1972年出生的正县级社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振中寝食难安。这位有着组工干部应树立“干净、干事、干练”形象理念的年轻的组织部长曾有过两年半的援疆工作经历,练就了信念坚定,忠诚担当,勤政务实,团结干事,善于驾驭全局的工作作风。2008年7月入疆后,正值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他主动提出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参与维稳,磨练了意志,经受了考验;主管县医疗卫生事业的他,为当地百姓争取县医院建设标准化项目,锲而不舍、不畏辛劳,十余次亲自到自治区发改委、卫生厅跑项目并取得成功,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扶持资金2062万元,新建1万平方米的病房大楼、医技大楼,彻底改变了医院硬件设施。同时,他亲自协调南阳市医疗条件最好的几家医院派出9名专家赴新和县开展医疗援助,成为新和县各族人民的健康“保护神”;为发展地方经济,他历尽千辛万苦招引内地企业入驻新疆,建起一座总投资3000万元的彩印包装厂,成为当地为民办实事的楷模。由于业绩突出,在提拔为正县级干部的同时被阿克苏行署荣记三等功并授予优秀援疆干部荣誉称号。如今,探索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机制与新模式,就成为历史赋予他的新挑战与新使命。

  怎样才能实现基层党建与农村发展的联动互动?怎样才能理顺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如何才能整合农村生产中的各种资源要素?如何才能找到转型期农村经济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杨振中不停地苦苦思索着。

  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发轫于农村,而农村改革的起点在安徽凤阳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这一年12月的一个夜晚,小岗人为吃饱肚子而终于采取了分田到户土地承包的“大胆”行动,在一张字据上按下了充满悲壮意味的18个鲜红的手印。而这18位农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立下的契约成为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书。

  30多年后,社旗县桥头镇党委书记李德新也没想到,他发起的一个行动,竟成为21世纪中国共产党基层党建一场“机制革命”的开端。1969年出生的李德新,1988年入党,在辽宁朝阳当过兵,从2003年4月起任桥头镇镇长,2010年4月任桥头镇党委书记。进入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前过度的收费罚款使干群矛盾尖锐,后来国家免除农业税,面对深化改革的诸多问题,李德新为此痛苦彷徨,在苦闷中找寻指路明灯。在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为什么疏远了?群众心里想什么?基层党组织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了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在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探索之后,终于有了突破口,桥头镇小河流村农民自发种植的反季节大棚蔬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卖难问题,主要原因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为此,小河流村33户农民率先成立蔬菜协会,并投票推选45岁的党支部副书记张建青为会长。张建青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外出聘请技术专家。他乘坐长途汽车,一路颠簸,一路打听,住10元一晚的小旅店,夜晚汗流浃背,几上郑州,终于请来郑州蔬菜研究所专家吴小波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一年春节,天降大雪,天寒地冻,李德新与张建青顶风冒雪深夜赶到现场为菜农防护大棚。李德新还利用战友关系在东北为菜农引进蔬菜良种,并多次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品认证。镇政府在网上向全国发布蔬菜销售信息,广州、深圳、北京、西安等大城市的大型超市打电话给李德新和张建青联系购买蔬菜,通过协会组织收购销售,全村382个大棚,当年卖出400多万公斤!李德新与张建青发现,镇党委与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正在发生变化,农民跟他们讲话的眼里还常常泛着泪光。李德新怦然心动:何不把这种密切联系群众,使基层党组织由“号召型”走入“融入型”、“服务型”的“支部加协会”的基层党建新模式向上级汇报在全县推广。

  “支部加协会”一露面便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苗店镇三粉加工历史悠久却一度陷入困境,石塔寺村党支部召开会议,成立三粉加工协会,由51岁的党支部副书记郭炳中担任会长,积极协调资金、项目、技术,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脱毒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发展三粉加工企业16家,为1500余人安排就业岗位,直接为农民增收1200万元以上。

  城郊乡贺新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亚,2009年5月成立了城郊乡生猪养殖协会,在乡党委书记李铁成的协调支持下,为300个协会会员贫困户提供了1200头优良种猪,协会养殖户的生猪由协会统购统销到襄樊、武汉等地,养猪协会成功带动了城郊乡其他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在李铁成及乡党委的促进下,全乡共成立无公害蔬菜协会、养殖协会、良种培育基地等协会组织10个,发展会员500名,带动1000余农户发展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及家庭手工业,已培育1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大户5家,生猪养殖场近300个,黄牛养殖场6个,养殖自然村8个,大牲畜存栏万余头,畜牧年产值可达1.8亿元……

  朱集镇袁老庄村党支部依托各类专业协会,培育壮大产业,凝聚党心民心,把党支部建成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村党支部书记袁文保牵头成立烟叶协会,建成800亩烟菜轮作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镇12个村烟菜轮作致富。

  成立一个协会,推广一套技术,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有什么能比得到群众的拥护更令人欣慰呢?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