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相融
基层党建强身健体的必由之路
找回威信,重塑形象,模范先锋,血脉相融,一个个党员加农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社旗大地传扬。
晋庄镇建立“党员加农户”工作机制,完善党员的联系帮扶责任制。镇党委要求党员干部实现从“指导员”、“评论员”到“战斗员”、“服务员”的角色转变,带头兴办各类“种、养、加”致富项目,给农民做示范、供技术、引路子,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民收入。
现年49岁的共产党员王义修,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兔大王”。“自己富不算富,乡邻致富靠党员来帮助。”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证明了群众致富的渴求和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和分量,王义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点。陈建龙村的周同全,盲目从外地购进长毛兔300只尝试进行养殖却出现病情,一下子损失了3万多元,王义修主动上门传授防疫技术,使病情得到控制。在王义修的帮助下,周同全獭兔总存栏达1500只,年效益10万余元。晋庄村年近六旬的老汉王运修,老伴身体多病还要供养两个孩子,生活陷入绝境。王义修伸出援助之手,承诺为他建造兔舍,提供种兔,待资金周转开后归还费用。王运修感动得老泪纵横,当年养殖长毛兔300余只,净收入超万元。2012年7月,在镇党委书记李景元的支持下,“仪达兔业”成立了党支部,使26名党员有了“家”。
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是为群众献血,而王义修则是为老百姓造血!
桥头镇马蹬村村民邰景伟,擅长仿真花制作,得知邰景伟有这个愿望但资金不足时,党支部书记马国强从自家拿出5万元支持邰景伟实现梦想,并亲自协调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如今的“朵朵花业”是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仿真花制作销售企业,为周围的移民和当地村民带来就业机会,辐射周围村镇数百户人家致富。
2007年,唐庄乡前庄村党支部书记闪道广带头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奶牛养殖户已达68家。奶牛养殖户年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村民闪道贵家两个孩子上学,家境困难。闪道广为他担保贷款8万元,帮他购买奶牛,并让其加入养殖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闪道贵家奶牛养殖数量已达23头,年收入十万多元。闪道广还为十多户困难家庭担保贷款额度达300万元。
太和镇闫店岗村一度成为太和镇有名的后进村,群众上访告状不断。46岁的唐林山任支书后,发动党员带头致富,使闫店岗成为由后进村转化为先进村的典型。有这样一张党员模范先锋榜似乎可以见证闫店岗巨变的历程:唐林山带头种烟60亩,养牛30头,承包大桃10亩,帮扶村民唐成信种桃8.6亩,韩春营种桃8亩,王林海养牛15头;副书记刘春生种烟40亩,养猪40头;支部委员李卫庆种烟88亩,种桃8.5亩,带动李勇种烟65亩……
1973年出生的杨文永,由朱集镇镇长转任陌陂乡党委书记。陌陂乡曾发生过群体性事件,之后每一任乡领导都把抓稳定、抓治安当做头等大事。杨文永到任后,决策将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陌陂乡的第一要务。要求全乡每个党员带3-5名农户,2013年烟叶种植面积发展4500亩,收购烟叶150万斤,林果面积发展到2500亩,“三粉”制品年产120万吨。事业凝聚人心,党群关系理顺了,不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增强了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带动了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陌陂乡连续三年被南阳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四无”乡镇……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血脉相融事业兴,中原大地党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