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新能源集聚区内,天羽公司PS版基及铝精箔生产项目投资10.5亿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税利2.2亿元。该公司生产国内最高精度、最宽幅面的高精板带材产品,产品广泛运用于交通、航空航天、装饰、印刷、包装、电子、电器等领域。目前,该集聚区入驻企业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3家,先后获得了“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全省十先产业集聚区”等荣誉。(袁永强)
唐河县抓住“唐栀子”被列入南阳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十大优良中药材基地和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机遇,走政府引导、农户主导、创优品牌、产销互动的产业发展之路,使栀子产业迅速成长为全国的区域特色产业,面积发展到15万亩,由此获得国家原产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全国最大的栀子生产基地,赢得了“中国栀子之乡”的美誉,释放出植绿、怡景、富民的生态魅力。(丰兴汉)
生态循环农业的社旗样本
□南阳观察记者 刁良梓
从社旗县城出发,向南驱车行驶大约4公里,在省道S240线东侧,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大棚就如列队迎宾的士兵矗立眼前,大棚里翠绿的西红柿苗茁壮生长。
这就是社旗县现代农业先导区。
生态农业帮农户赚大钱
眼前这一排排的蔬菜大棚,正是远近闻名的社旗县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于2010年3月由理事长张丙玉注册成立,下设19个家庭农场,由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对外销售。
“蔬菜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技术规程种植,肥料是沼液沼渣和牛粪经过高温腐熟技术消毒杀菌后的生态肥,杀虫用纯生物农药,产品直接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供不应求。”
张丙玉介绍,合作社良好的经济效应,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发展塑料大棚1500余座,年产值3000余万元,家庭农场年收入普遍在8万元以上。
在湾刘800亩“果草禽一体化”有机生态园,又大又圆、粉嘟嘟的大桃子压弯了桃枝,水灵灵的葡萄挂满枝头,果子下面是绿油油的青草,游客们流连忘返。
社旗县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乔铮说,待果子采摘后,成群的鸡鸭进园,一片欢腾的田园风光,年净利润将达到300万元以上。
奶牛能产奶还能“发电”
在富园农牧万头奶牛养殖基地,成群的黑白花奶牛在开阔地上随意游荡,满载牛饲料的TMR饲喂机在一个个大棚间奔走,工人们正给牛添加饲料,忙得不亦乐乎。生态牧场采用新的“散养模式”养牛,牛可以自由“散步”,自由进食,自由饮水,管理人员对每头奶牛进行24小时的全程健康监控。
“我们的牛奶营养更高、口感更好,每公斤比市场价要高出8毛钱左右,一头牛一年下来增值6000多元。”
该养殖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全部工程投入使用后,养殖的万头奶牛每年要吃掉8万吨氨化秸秆,牛粪制成沼气,可带动5000kW的沼气发电机组发电;沼液、沼渣可替代化肥每亩节约成本200元以上,将使5万亩土地上的农民从中受益。
高科技助推生态更给力
跟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仅有一路之隔的花枝春农业科技示范园,里面种植的彩虹西瓜,新技术育种,生态化种植,第一年上市就以“高科技”和“生态”品牌大获全胜,每斤卖到8元至15元的好价钱。
继续驱车行驶,社旗县现代农业先导区内的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映入眼帘,乔铮指着面前一排主体工程基本竣工的厂房说,该项目依托同济大学农业工程与科学研究院,投资1.5亿元,眼下部分设备已安装到位,秋后试车投产。
完全投产后年消化秸秆3.6万吨,消化养殖粪便9.48万吨,年产燃气3672万立方米,年产木醋肥2.8万吨,液体有机肥1.2万吨,叶面肥4500吨,采用微网环保发电技术,实现年发电3996万度。
查看评论: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