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丹江口水库水位超过160米了,丹江上再也没有了污染源,水质清甜可口。我们移民也安居乐业,等了几十年,就盼着早点通水呢!”10月27日,站在丹江水库岸边,淅川县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的赵志清感慨万千。
万事俱备,只欠调水。60年准备,只等这一天。在一渠清水即将北送的日子里,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的唯一迁出地和重要安置地,南阳辖内安置的十万移民翘首以待,渴盼着通水的这一天。
要通水,必先富移民。2011年以来,南阳市先后实施移民生产开发奖补项目273个、投资8900多万元。他们创新移民后扶项目投入模式,对移民村扶持项目形成的资产全部交给村集体,村集体以资产经营的方式实现利益回报和效益最大化。目前,全市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南水北调移民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部分村年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有的高达100万~200万元。
暮秋时节,走进社旗县晋庄镇曹湾移民新村,靓丽的移民新房错落有致,村里纵横的道路干净整洁。70多岁的移民张光成说:“原来我们住的房子非常破旧,家家户户居住分散,现在乡亲们住得近了,邻里之间来往也方便多了。”
今年4月份以来,南阳市以61个南水北调移民村、33个淅川县后靠移民村为依托,启动了全市移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按照“协调美、生活美、环境美、身心美、和谐美”的标准对6个示范村重点打造,并基本建设完成,22个重点打造村正在加快进度。腰包鼓起来,精神更要“富”起来。在宛城区红泥湾镇清丰岭移民新村,村民自发成立了舞蹈队、篮球队及舞龙舞狮队,逢年过节,就自办自演晚会。该村党支部书记马国祥说,“现在村里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少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
为迎接通水,淅川县移民还打响了“保水质”攻坚战。发展生态农业、全民植树造林、义务呵护水质……这是移民送给迎通水的一份“大礼”。62岁的胡道法是上世纪70年代淅川县的后靠移民。40年来,胡道法义务植树1500余亩,管护林地3000余亩。快通水了,护林任务更加繁重,他每天都要到丹江边上转悠,看看林子是否被砍伐。“大山为伴,以林为友,造林我乐意,护林我开心,通水我期盼。”胡道法说。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亲历了移民大搬迁,对移民乡亲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年以来,他20多次深入淅川、唐河移民新村调研。“为了向北京输水,南阳十万移民等了几代人,牺牲了几代人。现在,他们终于安居乐业了,只期盼着早日通水。因为,只有通水,他们的付出才有价值,只有让北京和沿线的人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他们的牺牲才更有意义!”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说。
通水在即,南阳十万移民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