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聪)
近日,“河南稀有剧种展演”在郑州举行,濒临失传的十八个剧种及传承人首度齐聚舞台,集中展现了中原古老艺术的魅力,我市内乡宛梆和唐河汉剧也位列其中。
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在郑州禧仔亲子剧场(原河南省儿童影剧院)演出宛梆优秀剧目《铜台关》,唐河县汉剧团表演了汉剧《回龙阁》,以强大的阵容、精湛的表演、优美的唱腔赢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当天观众爆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的就有七万余人。表演结束后,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说:“保存稀有剧种的一种活态的生存状态,使之延续下去并且在民间继续找到它的受众和它的自然传承人,而非职业传承人,背后的意义是很大的。这次的展演就是为稀有戏曲的传承搭台铺路。”
宛梆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宛梆剧种专业展演和研究、交流单位,讴音花腔和丝弦梆胡是宛梆一大特色。宛梆起源于明末清初,旧称“南阳调”、“西调”或“唧唧梆”,1949年后改称“南阳梆子”或“宛梆”。宛梆在其形成后,活跃在南阳,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的湖北、陕西及河南的信阳等地折射,一直是豫西南、鄂西北及陕南的主要剧种。宛梆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其曲调丰富,唱腔激昂,声腔高亢豪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汉剧2009年成为省级非遗,又名“山二黄”、“土二黄”、“二黄允”、“南阳二黄”,1955年专业剧团登记时,改称“汉剧”。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记载“清乾、嘉年间,河南省越调、太平调、南阳梆子、二黄(汉剧)等剧种都有了自己的班社和演出活动”。清中期已成为南阳三大剧种(越调、宛梆、汉剧)之一。与湖北、陕西汉调二黄相互交流,分布于南阳境内的白河、唐河、丹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属皮黄系统,以中州韵、湖广韵和南阳一带的地方语方为舞台语言。汉剧剧目丰富,有1000多出,保留下来400多出,建国后常演200多出,现存手抄剧本40多个,取材于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故事,2015年出版有《汉剧》、《汉剧传统剧目选》(三册)。(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