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关注“银发经济” 南阳老年消费市场乱象探析

A-A+2017年4月5日09:12南阳日报评论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冉园园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消费市场的需求量变得更大,也更加多元化。在老年消费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乱象。

  前不久,一位老人因花费数万元购买虚假宣传的保健品,感觉上当受骗后选择了自杀。这样的惨剧并非个例,很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买下各种无用的保健品、器械,既赔上金钱,又赔上了健康,等发现上当却悔之晚矣。

  现象

  老年消费陷阱多

  据市老龄委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50多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银发队伍”的壮大,虽然拉动了“银发经济”,却也引来诸多不良商家,使出各种营销手段,蒙骗老年消费者获取暴利,生生搅浑了老年消费市场的“一池清水”。

  用小礼品吸引老年人是不良商家惯用的一种手段。4月1日下午两点多,市中心城区范蠡路某家属院门口,三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像往常一样结伴去“做功课”。“刘姨、毛姨、陈伯,你们来了!”在他们“做功课”的地方——一栋商住一体写字楼的四楼,几个年轻人正微笑着迎接他们。不到十分钟,在一间租来的公寓里,就坐满了老人。他们的“功课”很简单,只要每天上下午各签到一次,听听讲座,够一周就能领取一袋五斤大米或一大袋洗衣液。这种利用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听讲座,最后动员老年人购买保健产品和器械的情形并不少见。

  除了虚假宣传的保健品和器械外,还有一些旅行社对老年人抛出低价诱饵,却在旅行途中强迫购物。“我爸前段报个老年团,去黄山来回只要1100元,回到家算算却花了4000多元,除了旅游费用,其他买的尽是一些食品和工艺品。”包先生提起这事就直摇头。

  探因

  社会家庭关注少

  受传统观念和记忆力减退的影响,老年人接受知识的水平和辨识能力都在不断下降。当网络上各种防骗信息铺天盖地时,很多老年人却因为获取信息的渠道过窄不能及时获知。梅溪社区义工李小宁对记者说,社区里会组织免费体检,有时还会组织老年人参加防骗宣传活动,但是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老人却寥寥无几。

  老年人的钱好挣,这也是一些不良商家盯上老年消费市场的原因。老年人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受知识水平、从众心理等因素影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难免成为不良商家的目标。“去年我们接到举报,有不少老年人在一个保健中心买了种可降糖的保健品,服用后却发现没什么效果,想退货时却发现人去屋空。这种一盒标价近千元的保健品成本十分低。经过化验,这种保健品并非宣传中说的纯中草药制成,而是用淀粉加了西药降糖药,每盒成本不超过5元。”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因为有托儿,很多老人都上当了,损失钱财还惹了一身气。

  社会不断发展,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很多年轻人忽视了身边老人的情感需要。一位退休教师在她的日记上写道:“以前从未想过老了会如此痛苦。60岁以后首先遇到的是生理方面的变化,人老珠黄容颜老去,体态肥胖,慢性病缠身,再加上孩子们在外地工作繁忙,丈夫去世后,已经找不到感兴趣的事情。每天活着都觉得精神和身体倍受折磨。”很多老年人缺乏家庭关爱,缺乏兴趣爱好,缺乏倾诉的对象,有时即使明知是个陷阱,也愿意花钱为这有目的的“温暖”买单。

  对策

  关爱老人齐努力

  面对如此多的消费陷阱,怎样才能预防老年人掉入陷阱呢?

  专家认为,首先应该加大老年消费教育宣传力度,帮助老年人树立和加强防范意识,不给不良商家可乘之机。家人要不断地给老年人提醒,比如弄清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别,凡是免费送赠品的地方不要去,买药到正规药店等。社区和相关部门最好定期开设老年消费课堂,引导老年人理性消费。其次,则要规范老年消费市场。国家尽快建立健全法律体制与监管机制,相关监管部门规范市场,不定期检查,地方政府以及一些爱心企业也要给予老年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帮助,多建一些环境、设施、服务好的养老机构,让老年群体无后顾之忧。最后,老年人也要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交三五知心好友,不要把时间和金钱交给不良商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有家庭、社会和个人携起手来,才能让老年消费市场更加纯净,使老年生活更有意义。

  老年人慎防十大消费陷阱

  1.老年人看病、保健,切不可有病乱投医,更不能轻信来路不明的网络医生。

  2.老年人面对不法商家承诺的免费赠送、半价促销等,不要贪图小便宜。

  3.面对保健食品、医疗、药品广告日益增多的虚假广告,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识。

  4.老年人因病在身,渴望专家,但要特别防范所谓的“专家”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

  5.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或药品,不惜违反广告法,承诺保证疗效,无效退款,老年人不要相信。

  6.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忽悠老年人,对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相诱惑,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老年人不要随意在讲座上购买保健品或保健用品。

  7.“政策补贴”不可信。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国家卫生部的电话,向家境贫寒又久病缠身的老年人直接打电话,谎称能为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

  8.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广告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老年人要注意区分。

  9.老年人家中电器需要维修时,要向正规家电企业咨询和报修,切忌网上乱搜索,防止遇到冒牌维修。

  10.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面对金融商家高利率诱惑,老年人要擦亮眼睛,不受诱惑。切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一些老年人被不法商贩忽悠,受骗上当,不但造成经济上的很大损失,同时在心理、身体上也遭受伤害。中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在消费中被欺骗时,要及时报案,向当地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据《中新网》)

  来源:南阳日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