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张 燕
通讯员 王元福 王 瑜 文/图
他写县志、文化志,当编剧,写小说……
这一辈子,他与文化相依相伴,从满头青丝写成白发苍苍。
他的成就算不上卓越,但他体现了南阳文化人的一种精神,一种执着,一种信念——今年,他93岁了。
写写画画一辈子,手中的笔一直握到了耄耋之年。他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文化,写书,画画,图的什么?93岁的内乡老人周泽生说,没啥,就是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些记忆。
93岁周泽生是内乡有名的文化人。他的梦想,就是让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这60多年,他与文化相依相伴
1943年,周泽生毕业于河南省工业专科学校机械制造专业,原本学工科的他,其实对写写画画更感兴趣,这份兴趣,可能更多地缘于他的家庭。1924年,周泽生出身在内乡县灌涨乡一个农民家庭,二爷、父亲都是教书的,他从小就进私塾,学儒学,习经典,熟读四书五经,从小浸润在书香氛围中,使得成年后的他,对文化情有独钟。
从省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周泽生当过老师,教过小学、初中、高中,教过语文和数学。1948年,周泽生参军入伍,在陆军扛过枪,也在海军服过役,他立过功,受过奖,也负过伤,曾经连肠子都被截了。1953年,周泽生从部队转业回到内乡,被安排在文化部门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60多年与文化相依相伴的漫漫生涯。在内乡县文化局,周泽生写县志、文化志、戏曲志、剧种志;在宛梆剧团,他写剧本,当编剧,当导演;业余时间,他还喜欢写诗,写小说,写字,画画。过年时他在街头给人写对联,他还在宣纸上蝇头小隶写下六七十万字的百米长卷《今古奇观》……
这一辈子,满头青丝写成白发
这一辈子,周泽生把最好的时光都倾注在了他深深热爱着的文化上,他创作剧本《戚继光平倭记》《岳飞枪挑小梁王》《甲午海战》《闯王旗》《追鱼》;挖掘整理古剧本《牛皋招亲》《金台将》《汶江河》《火牛阵》《虎丘山》;整理两本《诸子百家格言》,写了一本《中国科技史话》;他将108首诗词编入《菊潭琴叟诗词集》……
他花了10年心血写成的《大圣玩史》约57万字,从远古写到今,以《西游记》中四个主人公为主线,从恐龙时代写起,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写到哪个朝代,就用哪个朝代的人作陪衬。周泽生告诉记者,《大圣玩史》表面上看写的是师徒四人,其实写的是中国历史,通过他们四人的眼睛去看中国,看时事。
周泽生不会用电脑,这些县志、戏曲志,这些人物,这些情节,他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写在稿纸上,一个字一个字誊写干净。他不停地写呀写,从青春年少写到了耄耋之年,满头青丝写成了须髯斑白……
这一家子,都是文化人
93岁高龄,周泽生仍坚持天天读书。他特别喜欢古典书、历史和哲学,从《史记》《汉书》到《三国演义》《红楼梦》,再到诸子百家的《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周泽生说,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把诗词歌赋都抄在本子上,没事就背。
也许是受周泽生的熏陶,周泽生的儿孙大多喜欢文化,或者从事与文化有关的工作。他的女婿是山水画家,外孙也从小爱画画,现在创作动漫,理想是提高中国的动漫水平。
93岁了,周泽生写得少了,更多的是读读书,和老伴——92岁的孙雪灵一起,在县城经营一家自己题名的书画斋。与文为伍几十年,周泽生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他说,希望文化能够代代传承。⑦4
来源:南阳晚报
查看评论 1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