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王建平:让南阳汉画美出新境界

A-A+2017年4月24日08:05南阳日报评论

  阅读提示:王建平,痴迷汉画20余年,潜心研究汉画传拓、装裱技艺,以其另辟蹊径的“软立体汉画像石彩色拓片制作工艺”专利技术,让南阳汉画以更惊艳、更现代的形式传播到各地,让更多的人认识南阳汉画、了解南阳汉画,感受南阳“文化名城”的迷人魅力。

  匠心独运 为汉画像石拓片着彩妆王建平的家,满墙都是精美的汉画拓片作品和书画大家的墨宝。客厅的阳台上,一张巨大的书桌摆满了拓包和颜料。在书桌前,王建平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一边现场演示软立体汉画像石彩色拓片制作。

  “调色的颜料,拓的力度,非常讲究。”王建平拿出一块汉画像石,端端正正摆好,然后小心翼翼地覆上一张浸湿的宣纸。在静置的过程中,王建平开始调色,用不同颜料的拓包在宣纸上轻轻敲打。小小的拓包在王建平手中仿佛跳跃的音符,充满韵律感地翩翩起舞。

  今年54岁的王建平,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喜欢书画。受父辈影响,他从小便对汉画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89年,王建平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古旧字画装裱,一位老师跟他开玩笑:“小王啊,你能试着把拓片装裱成立体的吗?”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王建平却认了真,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汉画像石拓片“立体”起来。

  汉画像石是以浅浮雕形式出现,而拓于宣纸上的汉画像石拓片则是平面画像,这大大降低了其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南下北上,遍访专家学者,查阅大量资料,并实地观摩汉画像石。经过20多年的研发,终于在2010年将彩色软立体汉画像石拓片制作工艺研究出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手握如此独门绝技,乃是王建平生平最大的骄傲。

  传承文脉 让南阳汉文化绽放魅力

  王建平从书房拿出一摞厚厚的画册,向记者讲述那一幅又一幅汉画拓片作品蕴藏着的故事,从内容到艺术价值,娓娓道来。这一刻,记者能够感受到他对南阳汉画、对大美南阳爱得那么深沉,“作为一个南阳人,我们必须了解我们南阳的汉文化,传播我们南阳的汉文化,并引以为荣。汉画,是通往汉文化的大门。这一幅幅作品,都是我们汉代祖先日常生活的艺术再现,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拜谒图》《建鼓舞》《车骑出行》《仙人刺虎》,长达20米的《南阳乐舞百戏汉画藏品》画卷……王建平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彩色软立体汉画作品,每一幅作品完成后,他都要请研究汉学的汉学家写汉简。

  翻到《拜谒图》这幅作品时,王建平有感于怀,感慨万千。当年,他对汉画的痴迷已经到了近乎入魔的程度。当听说唐河有人收藏了一块很珍贵的汉画石像,他立即邀上一位朋友,骑着摩托车登门拜访,并现场进行拓片。“当时是12月份,天气特别冷。回来的路上,我和朋友冻得受不住,就在野地里捡了些干柴生火取暖。由于跑了一天实在太累,我和朋友烤着火竟然打起了盹,直到火苗烧着了裤子,才猛然惊醒。”王建平告诉记者,在收集藏品的过程中,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我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只是喜欢研究收藏汉画。各地的汉画像石造型都有各自的风格,只要有机会,我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最近,我准备在北京举办画展,让更多的人认识南阳汉画、了解南阳汉画,感受南阳文化名城的迷人魅力。”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 全媒体记者 金都 陈晓文 文/图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