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课题组
大美南阳好人多,文明建设创特色。近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南阳为啥好人多》;《雷锋》杂志推出《全民学雷锋南阳好人多》特刊;第十三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名单揭晓,全省7人上榜,其中南阳5人;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布大数据显示,河南是“最具正能量省份”,南阳好人王锋、邹令东、杨连山、崔明蓝、汪金玲、王君荣、孙宾等均在正能量人物奖之列。“南阳好人现象”备受全国瞩目。
南阳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大力传承躬耕文化、忧乐文化、廉洁文化,发扬农运会精神、移民精神、编外雷锋团精神,拓展见义勇为群体、爱岗敬业群体、社会公益群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融入生活、融入实践,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和亮点。本文围绕传承三大文化、发扬三大精神、拓展三大群体三个方面,系统梳理总结、探析研究这些特色和亮点,推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南阳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传承三大文化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是开启“正心之治”的重要途径。南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躬耕文化、范仲淹为代表的忧乐文化、优秀官德为代表的廉洁文化是历史赋予南阳的文化瑰宝,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是南阳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丰厚沃土。
发扬三大精神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落实到实践中,融入血脉里。南阳人民在一项项“国字号”工程和重大任务锤炼中,淬火成钢,熔铸成独具特色的精神品牌——移民精神、农运会精神、编外雷锋团精神。
拓展三大群体
优秀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传承,富有南阳特色时代精神的孕育,催生出一个个道德群体,如同繁星闪耀。以王锋为代表的见义勇为群体、以李华玲为代表的爱岗敬业群体和以李相岑为代表的社会公益群体是其中的典范,成为南阳人民竞相传颂的楷模。
传承躬耕文化做到用心工作
躬耕文化的精神实质就是用心工作。要做到用心工作,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用心工作是岗位职责,是正确态度,是工作方法,是务实作风,是思想境界;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用心注重学习、吃透精神,用心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用心科学研判、精心谋划,用心深入实际、真抓实干,用心督促检查、绩效考评。认清五点认识,把握五种方法,并真正付诸实践,方可谓用心工作。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生于士族之家,幼年父母双亡。17岁时到南阳卧龙岗,他一面耕田种地,一面发奋读书,留心世事,为以后成为政治家、军事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元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27岁的诸葛亮结束隐居生涯,登上政治舞台。从此,他义无反顾,一心辅佐刘备及后主。诸葛亮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推动蜀汉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持军国大事。他不负重托,六出祁山,力图收复中原。终因积劳成疾,在行军途中去世,年仅54岁。诸葛亮为蜀汉政权的创立和壮大,耗尽了27个春秋。诸葛亮勤勉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官者当学诸葛亮。诸葛亮虽然已去世1800多年,但他专心致志、用心干事的躬耕精神影响着华夏后人,这种精神如同星辰,始终焕发着灿烂的光芒。今天,我们传承躬耕文化,就是要像诸葛亮那样,为了理想、信念、事业,扑下身子,心无旁骛、兢兢业业用心工作。
用心注重学习。要把加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和水平。用心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用心科学研判。当前,南阳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处于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紧要关口,既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忧患,又要看到优势机遇、坚定信心决心;要把主要职责放在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环境上,引领转型跨越发展。用心深入实际。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埋头苦干的精神,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要聚焦重点,集中力量钉钉子、抓落实。要用心督促检查。真正把督查作为保证决策实施的有效形式和重要手段,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抓到实处、抓出实效;发挥绩效考评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强化结果运用,以绩效考评奖优罚劣,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传承忧乐文化做到一心为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文化,本质是忧国忧民、为国为民,核心是以民为本、真心为民。传承忧乐文化,就要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精神境界,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参加科举,一试中榜,自此开始了近40年的政治生涯。庆历五年,范仲淹以资政殿学士身份赴邓州做知州。到任后,他创建花洲书院。庆历六年,受滕子京之托,范仲淹在花洲书院春风堂展纸走笔,一气呵成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历任公式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每到一地,他都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为国为民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已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忧乐文化,就要做到真心为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就是最大的民心和最大的政治。作为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传承忧乐精神的充分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梦想、全面建成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南阳作为欠发达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广,而且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越往后脱贫任务难度越大。传承忧乐文化就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扑下身子,真心帮扶,在群众最盼的时候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时候解民忧,在群众最难的时候办实事。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进一步组织和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拿出硬措施,下足真功夫,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实,打一场脱贫攻坚的翻身仗。主动向贫困群众伸出援手,与贫困群众建立帮扶对子。帮助他们找准发展路子、解决发展困难;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传授生产技术、进行劳力支援,带领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促进家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传承廉洁文化做到恪守底线
廉洁,就是对不义之财不动心,对法外之求不动心,对非分之想不动心。廉洁,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节操。为官者,应廉字心中存,以廉为荣,心地纯洁;应有一颗平常心,守住底线、拒绝诱惑,不为钱所动,不为色所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以内乡县衙博物馆为代表的优秀官德文化是历史赋予南阳的无价之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引经据典,运用南阳优秀官德文化典故。在山东菏泽考察工作时,他吟诵了内乡县衙三省堂前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作为省廉政教育基地,内乡县衙可谓廉政教育的历史镜鉴,具有警示作用的廉政建筑、廉政楹联俯首皆是,意在告诫官员要勤政爱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公正执法。照壁警诫官员要以“公式”为戒,保持清廉,切莫贪得无厌。戒石坊向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向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16字,以警诫官吏秉公办事,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内乡县衙各主体建筑前悬挂的38副楹联中,以廉政楹联居多,或借联述志,或借联表达自己施政理念,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读来发人深省。除内乡县衙外,南阳府衙博物馆“羊续悬鱼”的典故也广为传颂,成为为官清廉的佳话。
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进一步弘扬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不断净化政治生态。今天,我们当以古人为鉴,清空自己心灵中的那些灯红酒绿、放下对名利的一味追求,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做到廉洁从政。要增强忧患意识,拧紧思想“螺丝”,手握法纪“戒尺”,把牢廉洁关口,做廉洁从政的清白人。做到廉洁用权。要时刻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对手中的权力要有敬畏之心,确保手中权力的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不出格。做到廉洁修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大度,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杂念、多一点公心,才能摒弃浮躁,修身养性,踏踏实实干一番事业,做到廉洁修身。做到廉洁齐家。家风正,子孙兴。良好的家风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遗产”。要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管好家人,远离“枕边风”、“贪内助”、“纨绔子”,不仅是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确保干部廉洁和家庭兴旺的治家之本。
当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回到过去、守旧复古,而是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用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丰富文化宝库,不断创造符合当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
发扬移民精神就要忠诚担当
伟大的事业凝聚伟大的精神。南水北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线工程是世界上跨流域引水工程中最长最大的自流工程。南阳市丹江口库区移民历经50余年,辗转大半个中国,特别是新世纪大移民实现了安全搬迁、顺利搬迁、和谐搬迁,在全国创下纪录,开了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的先河。南阳移民的生动实践,唱响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弘扬了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闪耀着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孕育出以“忠诚担当、大爱报国”为核心的移民精神。
移民干部忠诚担当。16.5万移民全部出自淅川一个县,市内安置10万余人,占安置总人数的六成多;“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南阳年均移民超7万,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绝无仅有。忠诚担当的南阳移民干部党员,在不能直面处直面,于不可承受中承受,真正做到“视移民为亲人,把群众当父母”。在争分夺秒的搬迁中,他们在2009年至2011年的3年间,集中搬迁试点、第一批、第二批移民193个批次3.4万户,投入搬迁服务人员15万人次,出动搬迁车辆2.5万台次,转运货物25万吨,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700万公里。他们坚持移民为先、移民为重,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为移民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移民的爱戴和拥护;面对沉重的工作任务,他们坚持“五加二、白加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长年奔波在外,屡过家门而不入,甚至牺牲在工作一线。其中,有13名党员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移民群众大爱报国。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集中在南阳,南阳市丹江口库区移民集中在淅川。自1959年至2012年,40万淅川移民搬迁、返迁,复搬迁、复返迁,从老家到新家用了53年。如今,戈壁滩、芦苇荡、黄河岸边、太行山下,处处都有淅川移民迁徙的印迹。他们用柔弱的臂膀扛起南水北调的时代重任,奠定了中线工程第一块基石,是凝聚新时期南阳时代精神的主力军。
南阳人民在南水北调历史使命中以感天动地的行动铸就的精神丰碑,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与我省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脉相承。它是南阳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独有传统、风格和气质,彰显出1000多万南阳人民满怀赤子深情、勇担民族大义的崇高境界,是南阳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忠诚担当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尺。当前,正值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忠诚担当。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要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要有担当重任的能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勇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正确对待成绩和失误,不断促进工作开展。要有负责担当的底气。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气去做别人的工作。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于你。
发扬农运会精神就要务实重干
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于2012年9月16日至9月22日在南阳举办,由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盛会设田径、篮球、乒乓球等15个大项,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体育健儿和各界人士参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阳市、河南省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4年筹办期间,全市上下公式力同心、砥砺奋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铸就了“勇于担当、务实重干”的南阳农运会精神。
举办全国农运会,是国家任务、河南形象、南阳责任。筹办期间,面对弱市办大事、办赛经验不足、放大农运效应、创新能力不足四大挑战,我市始终把做好筹办工作作为第一任务、第一责任,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高品位规划、高规格建设、高水平筹备,圆满完成了这项重大而光荣的政治任务,彰显了南阳勇于担当、务实重干。
农运会精神植根于南阳历史文化,彰显了南阳转型跨越发展的本质内涵,是南阳人精神风貌的写照和升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南阳表达,是激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转型跨越发展的精神旗帜。当前,南阳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处于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紧要关口,需要继续发扬务实重干的农运会精神。要实干苦干。干是责任,干是形象,干是能力,干是榜样,干是口碑,干是实效。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不会干、不去干,一切都是空话。要层层落实责任。对重点工作要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完成时限,落实到单位、人头,使大家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工作格局。要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亲临一线,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紧盯重点、难点工作,拿出硬招、实招、新招,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要强化效果导向。在“火线”检验和识别干部,在一线发现和使用干部,树起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导向,打造讲政治、守规矩、勇改革、敢担当、善落实的干部队伍,用行动证明忠诚,用效果检验担当。
发扬编外雷锋团精神就要无私奉献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中原大地,编外雷锋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格外耀眼,他们以弘扬雷锋精神的群体形象驰名中外。50多年前,邓州籍560名青年入伍,到原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成为雷锋的战友。不少战友在与雷锋的朝夕相处中,亲身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可贵。后来,这批参军的战友相继退伍回到家乡。战友们一个个坚守“无愧为雷锋战友”的誓言,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自觉践行和传播雷锋精神,并于2002年成立编外雷锋团。目前,编外雷锋团已由最初的500多人发展到1.2万余人,相继成立了房管营、少年营、青年营、交警营、电力营、大学生营、移动营、吧友营、幼师营、巾帼营、乡镇营等。编外雷锋团累计捐款近150万元,在社会上做好事40万件,被评为全军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并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6月,中宣部授予编外雷锋团时代楷模称号。
雷锋精神作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始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有着与时俱进的旺盛生命力。编外雷锋团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今天我们学习和发扬编外雷锋团精神,就是要像雷锋那样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就要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高尚思想境界为价值取向,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就要立足岗位无私奉献,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体现到一言一行上,落实在一职一位中,不断强化无私奉献的观念,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拓展见义勇为群体必须敢于牺牲
王锋,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市中心城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从住处到邻近的张衡路口,大约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全身烧伤面积达98%,后被送往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救治,同年10月1日下午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团省委授予王锋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南阳市授予王锋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雷锋式好青年称号,王锋还被评为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感动中国”评委会写下了这样的颁奖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敢于牺牲、舍生取义,是王锋精神的鲜明特征。牺牲具有神圣般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是靠着牺牲精神来维系的。不能想象一个自私自利的族群能够在历史的进化过程中生存延续下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就在于历代都有各种各样的牺牲者,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却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增强了精神向心力。近年来,我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敢于牺牲的先进人物,在广东东莞街头与持刀强盗英勇搏斗的宋守印,在湖南娄底舍己救人的殷晓非,在新疆阿克苏制伏持刀歹徒的李运航,以69岁高龄勇救4名落水儿童的“最美奶奶”、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柴小女……他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舍己为人、无私无畏,甚至不惜流血牺牲的高尚品德,捍卫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令人尊敬;他们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和各种灾害事故作斗争的勇气,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任何时代都需要牺牲精神。和平年代,并不需要每个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堵枪眼,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不可少。在党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是和平年代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真实写照,谱写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新乐章。
拓展爱岗敬业群体必须乐于奉献
作为西峡县猕猴桃产业的领头人、主心骨,李华玲十八年如一日扑下身子、沉入基层,引领20多万人种植猕猴桃走上致富路。李华玲的足迹遍及西峡县200多个村组,上千个猕猴桃种植园,从基地选址到制杆整地,从栽苗拉纤到四季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采摘运输,她手把手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如今,已届退休年龄的李华玲仍然奔波于西峡山乡的村村寨寨,她以实际行动、执著追求,树立了基层干部“愿干想干、真干实干、能干会干”的良好形象。李华玲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为西峡猕猴桃产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得省优秀共产党员、五好党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和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任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李华玲用爱岗敬业树起了人生“标杆”。平凡的工作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艰难的事业持续担当就会达到崇高境界。在南阳大地,像李华玲一样,爱岗敬业的先进个人还有很多。全国“三八红旗手”、方城县博望镇前荒村党支部书记徐运芝带领群众种植黄金梨,做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被评为“河南最美村官”。“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方城县杨楼镇第一中心小学教师郭春鹏因公致残,仍然十数年如一日坚守三尺讲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诠释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真谛。全国优秀法官、西峡县人民法院双龙法庭庭长姬海朝,组建“车载法庭”长年穿行于大山深处,足迹遍及156个村民小组、782平方公里的村村寨寨,被群众亲切称为“铁脚法官”。全国农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陆锡芳,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引导群众发展桑蚕养殖,开展科技扶贫。陆锡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以出色的业绩、良好的形象,凝聚了民心、赢得了口碑。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把以李华玲为代表的爱岗敬业群体,作为一面镜子、一把标尺,进农家门、知农家事、解农家忧、帮农家富,真心实意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用行动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政治性问题。
拓展社会公益群体必须汇聚大爱
城市精神犹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南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建设与时俱进,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凝聚形成了“全民向善、人心思进”的城市精神。今天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南阳人更需弘扬三大文化、发扬三大精神、拓展三大群体,共筑精神家园,为卧龙腾飞、盆地崛起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虽然只是个农民工,但他心里时刻装着大社会,胸中燃烧着强烈的奉献激情,点点滴滴,汇少成多,聚沙成塔,为构建和谐社会这座高楼大厦默默增砖添瓦。他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社区志愿者的精神。”这是李相岑获得“感动南阳”年度人物的颁奖词。
李相岑,中共党员,市社区志愿者协会会长。李相岑长期帮扶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先后拿出80多万元举办各种公益活动。2002年底,他发起成立了“学雷锋小组”,2003年成立“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目前,会员已达数万人,组建有便民服务队、义务护路队、法律援助中心等,组织公益活动上千次,累计志愿服务近100万小时,被人们称赞为新时期的“活雷锋”。李相岑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敬老孝亲之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市十佳文明市民、市十大敬老楷模、“感动南阳”2012年度人物等荣誉。
近年来,南阳广大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先后组织各类活动110多万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全市先后涌现出3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1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68名“中国好人”;2名河南省道德模范和3名提名奖获得者,7名“感动中原”年度人物,32名“河南好人”;50名个人和2个群体被评为“感动南阳”年度人物,204人获得“南阳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荣誉称号。难怪有人说:“南阳好人多,把好事做到全中国!”事实说明,南阳确实好人多,这是南阳人的品性,南阳人的骄傲,更是南阳人的荣耀!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是孕育“南阳好人”现象的时代土壤。市委、市政府把放大好人效应放在精神文明建设全局中审视定位、系统谋划、科学推动,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南阳精神、引领时代新风、促进社会和谐、打造文化高地。同时,连续多年开展“文明市民”、全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通过“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公益广告等形式,对道德典型和身边好人不遗余力展开宣传。完善了对道德模范的奖励机制,大力倡导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使人们想做好人、能做好人、敢做好人。(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摄影部提供。)
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