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其高昂的价格,也让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超市里,500克普通小米售价不过四五元,而一袋400克装的有机小米,售价却高达20元左右,高昂的价格,让不少顾客不敢问津。“我消费不起,太贵了。作为老百姓来讲,只是看看,从来没有买过,咱们也买不起。”
有机食品也叫生态食品、生物食品,它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严格遵循相关的生产、采集、加工等标准,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由于成本较高,产量偏低,所以价格比较贵,利润相当可观。社旗县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600亩,先后引进推广西红柿、杭椒、黄秋葵、西兰花等20多个蔬菜新品种,其中有机蔬菜品种13个。负责人张丙玉介绍:“其中有机认证的是400亩,里面有13个品种。总体按有机种植,比无公害生产的投入稍微大一点,按全年来说,一亩地多投入个两三千块钱,但是收入超出一倍。”

记者采访得知,有机食品价格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中间环节和流通成本。以西红柿为例,批发价与终端售价相差十倍左右。“往苏州、中线渠首,这一斤都是1.8-2.5元之间,郑州俩番茄23块,北京30块。”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目前南阳的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双双居全国地级市第一。而且,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有机农业发展前景相当广阔,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南阳出产的有机农产品在销往全国各地的同时,也能走上南阳普通家庭的餐桌。南阳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江新社:“想着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咱们南阳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更加规范,二是让从事有机生产的企业有效益,三是也能让咱们的广大市民能消费得起、消费得到。”
编后话:
作为安全、无污染的放心食品,有机食品优质优价,消费者完全可以接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旦贴上“有机食品”的标签,就变得奇货可居、身价百倍,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多年来,我国在解决农产品的供需矛盾之后,农产品农残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食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绿色”成为社会的强烈期盼,有机食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另外,白菜、包菜、胡萝卜、梨等蔬菜和水果,经常会出现滞销的情况,而玉米等农作物,也因为供需矛盾,导致价格偏低,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那么,像这些产品,完全可以扩大有机种植规模,既提高了群众的收益,也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商品,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但是,有机食品并不是一个噱头,一种好的产品,尤其是安全的食品,不是那些所谓社会高端人群的专利,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共享。我们也希望,随着这一产业的良性发展,有机食品的品种越来越多,价格也能趋于合理,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南阳台电台记者梅晓伟)
查看评论 0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