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太感谢你们啦!多亏你们,俺家属才能恢复得这么好!”春节期间,康复医学科医生办公室内欢声笑语不断,患者朱女士的丈夫满脸笑容,握着医护人员的手连声感谢道。
年仅43岁的朱女士,去年10月底的一天突然出现右颜面部麻木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随后病情加重,出现意识模糊。经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CT检查:左侧顶叶片状高密度影,诊断为脑出血。随即经神经内四科、神经外科会诊后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
通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朱女士逐渐神志清醒,但还存在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瘫痪。就在患者和家属焦急万分时,重症医学科及时邀请康复医学科陈国强康复医师进行会诊,随后便在重症医学科开始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早期康复治疗。

朱女士病情完全稳定后,转入康复医学科治疗。杨朴主任,陈国强康复医师,孙辉技师长和鲁娟娟护士长给予了高度关注,全面会诊综合考虑后,为朱女士制定出科学规范、标准的康复治疗方案和计划。

经过医护人员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朱女士又可以开口说话了,并且语言流利,偏瘫的右侧肢体也可以活动,走路、日常生活劳作都可以胜任。
谈及难忘的那段康复治疗日子,朱女士激动地说:“现在在康复大厅锻炼,看到那些像面条一样被康复医生抱着锻炼的患者,仿佛就看到了曾经的我,谢谢南阳市一院康复医学科的全体医护人员,谢谢你们为我康复锻炼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相关链接:
急性脑出血表现为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同时伴有多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遗留现象,如失语、偏瘫等。
近年来,经医学研究,通过康复介入治疗对神经元产生刺激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脑组织残存细胞的兴奋性,促使健侧脑细胞或病灶周围组织得以代偿或重组,使中枢神经功能得以重新组合,对继发性脑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急性脑出血最佳康复介入时间为病情稳定后的1~3周。近年来,国外有许多先进学者认为,越早进行康复介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整体疗效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当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且神经病学体征停止进展时,并在24小时后,对患者予以康复介入,不仅有助于促进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还能有效改善后遗症。
初期患者在床上时,主要为卧位,护理人员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或翻身,使患者功能位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逐渐进行相关被动活动,包括颈部、肘关节、肩等;接着进行站立、上下楼梯、行走等训练。站立训练主要包括单腿站立、站立平衡、站立训练等;步行训练:患者站立时,当健腿向前向后小幅度迈步时,患腿在负重下也随之移动,在每次站立时,对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进行训练,摆动时,在不提髋的情况下,慢慢屈膝迈步,踝背屈,足跟着地,同时强化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如大小便自理、梳洗、上下床、饮食、穿衣等。
同时,急性脑出血患者,及时、科学及规范的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并予以长期坚持,对脑水肿及脑出血的继续增多具有较好的防止作用,不断促进整体功能的恢复与提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改善。(作者兼摄影:薛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