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同城>正文

编外雷锋团退伍兵:“军字号”雷锋群体成风景

A-A+2014年6月27日15:31中国新闻网评论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馆长闫蕊带领前来参观的“编外雷锋团”成员们宣誓。“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馆长闫蕊带领前来参观的“编外雷锋团”成员们宣誓。

    编者按

  河南省邓州市既不是雷锋的故乡,也不是雷锋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然而却被许多人誉为“雷锋城”,何故?

  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邓州的知名品牌“编外雷锋团”。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560名雷锋生前邓州籍战友陆续返乡,他们把雷锋精神“带回家”,就像560颗种子,播撒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代代传承。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老战友已故去过半,健在的也大都年逾古稀。但令他们欣喜的是,由这些老兵创建的“编外雷锋团”队伍里,大批像雷锋当年一样充满朝气的青春“播火者”,正步履铿锵、浩浩荡荡。

  近日,记者深入邓州“编外雷锋团”新生代群体,探寻“精神烈焰”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编外雷锋团”薪火营有一大批年轻的退伍兵,他们脱掉军装、没脱掉本色,转变岗位、没改变追求——

  “军字号”雷锋群体成为亮丽风景

  在“编外雷锋团”,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即全部由退伍军人组成的薪火营。

  谈起薪火营的来历,曾在雷锋生前所在团担任过政治处主任、“编外雷锋团”政委姚德奇介绍,1960年,560名邓州籍青年入伍到雷锋团,此后40多年,该团没有在邓州市征过兵。为使雷锋精神绵延相传,2002年以来,经上级与沈阳军区协调,邓州市先后选送了400余名优秀青年入伍到雷锋生前所在团“加钢淬火”,退伍后再加入“编外雷锋团”。后来,以他们为骨干,吸收邓州籍其他复转军人1300余人,组建了“编外雷锋团”薪火营。

  现任邓州市花洲办事处三里阁社区办事员的杜恒,2002年底入伍到雷锋团,参加过国际维和,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在部队当过代理排长,入了党、立过功,退伍后又加入了“编外雷锋团”。这些特殊经历成为他就业的“敲门砖”,杜恒被厦门一家外企录用,很快被升为部门主管。

  2009年春节,杜恒回家探亲,三里阁社区主任找到他说:“现在基层服务群众任务很重,需要能吃苦、会协调、有爱心的年轻人,你能不能来干两年?”当时杜恒在厦门拿着高薪,又颇受老板器重,发展势头很好,但想到自己是雷锋团走出来的兵,又是“编外雷锋团”成员,不能光打自己的“小算盘”,他当即辞去在厦门的工作,回社区当了一名普通办事员,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上级每年组织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测评,杜恒都名列前茅。

  那些在黄土地上耕地种田的“编外雷锋团”薪火营成员,也同样把雷锋精神带回家。他们发挥复退军人优势,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有160人担任过村组干部,有37个贫困村脱贫致富,有57个村被表彰为“双文明建设示范村”,118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军字号”雷锋群体不仅平时身体力行做好事,关键时刻还豁得出去。2013年7月,湍河发生险情。“编外雷锋团”薪火营50多名成员扛着团旗,和民兵应急分队一道急赴抗洪一线,像打仗一样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险情排除时,地方政府领导向他们伸出大拇指:不愧是雷锋团的兵!

  “编外雷锋团”1.2万多名成员中82%是青年,对主流价值观情感认同成为他们的追求——

  新鲜血液不断补充

  6月15日上午,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前,一场特殊的入营仪式在这里举行。“永做雷锋精神传人……”随着整齐有力的誓言,“编外雷锋团”喜添96名新成员——邓州市第一高中品学兼优的学生。

  凝望着眼前这群充满青春活力的新鲜“火种”,雷锋生前所在团第9任团长、“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感慨万千。

  多年前,社会上一度热议“雷锋叔叔去哪儿了”。一位老战友也曾伤心地向宋清梅说,自己年轻时学雷锋,几乎没在公共汽车上坐过,如今老了,却没有人给自己让座。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编外雷锋团”纪念馆办公室内灯火通明,几位团领导谈及这一话题忧心忡忡:我们这群老战友有一些离开了人世,咱手中的这杆学雷锋大旗交给谁呢?最后,大家把焦点聚集到年轻人身上:要尽快补充新鲜血液,将“编外雷锋团”向学校延伸。

  “17年间24次‘扩编’,由3个营发展到19个营1.2万余人,目前还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申请加入。”宋清梅掰着手指头说:“现在的状况可以用‘一忧一喜’‘一减一加’来概括。忧的是老战友们逐年减少,去世的已近300人;喜的是新生代不断增多,成员中82%是青年,学雷锋活动后继有人。”

  在南阳理工学院,活跃着一个由“90后”大学生组成的雷锋营。这个营成立10年来,已由原来两个连49名成员,发展壮大到15个连2700余人,他们经常深入农村和社区义务开展技术培训、医疗服务等公益活动,已成为南阳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响亮品牌。雷锋营成员、大学生燕龙洋不幸身患绝症,在生命垂危之际写下遗嘱:“捐献能救助他人的一切器官。”去世后,他的眼角膜被移植给另一个年轻人,使其重新看到了光明。

  邓州市委宣传部长陈达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编外雷锋团’不只是个数字累加,它反映出主流价值观成为年轻一代的新追求,更是对‘雷锋精神过时’这种论调的正面回答!”

  新生入校第一课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新兵入伍前赠送“雷锋书籍”、新人结婚到“雷锋林”植树留念——

  让雷锋走进青少年心中

  在邓州采访期间,雷锋广场上,一对祖孙的对话,敲击着记者的耳膜。

  “孩子,天快黑了,我们先回家吧,明天再找失主!”

  “爷爷是雷锋的战友,我不能给他丢脸,再晚也要等!”

  ……

  对话的是雷锋生前同班战友冯国林的老伴和她8岁的孙子,潜移默化中,雷锋精神已经深深根植于孩子的幼小心灵。“学雷锋要从娃娃抓起。”老人说。

  “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馆长、预备役军官闫蕊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讲了一件事。她女儿不到10岁,每次上街看见一片垃圾,就赶快捡起来丢到垃圾箱,女儿说:“妈妈是‘编外雷锋团’的兵,我也要做小雷锋!”

  有哲人说,人是环境之子,人是人的环境。在邓州,学雷锋常态化正是得益于环境熏染的“持续化”。近年来,在“编外雷锋团”积极倡议下,邓州市学雷锋活动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几乎天天有活动。这里的孩子们都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新生入校第一课,先唱这首歌,后参观“编外雷锋团”纪念馆;新兵入伍前,先上街做好事,再赠送学雷锋书籍;新人结婚,先到“雷锋广场”拍婚纱照,再到“雷锋林”植树留念……

  行走在邓州城乡大地,记者深切感到,这里学雷锋活动氛围浓厚,亮点频现,形成了全民学雷锋、创建雷锋城的良好环境。从雷锋塑像到雷锋大道、雷锋广场,从雷锋新村、雷锋小区到雷锋医院、雷锋学校,从雷锋交警岗到雷锋号出租车,从雷锋市民到雷锋公务员,雷锋的影响在邓州随处可见。

  “邓州好人多,人人学雷锋!”邓州市人武部部长魏兵介绍,通过近年来环境的持续熏陶,雷锋精神已融入邓州人的精神血脉。邓州市连续9年被河南省评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荣膺“省双拥模范城”10连冠,涌现出647个“学雷锋先进集体”。

  网络博客、论坛、微博、贴吧等成为学雷锋活动的新载体,虚拟空间里真情涌动——

  “网络雷锋”引领社会新风

  贴吧作为网上兴起的一种主题交流社区,受到众多网友尤其是年轻网友的追捧。百度“湍河吧”是邓州网友依托百度贴吧平台构建的网络社区,注册会员3200余人,分布在河南、广州、江苏等9省23个市。2010年3月,受“编外雷锋团”事迹感染,200多名邓州籍会员联名提出“入团”申请。

  起初有人担心,网络是虚拟空间,恐怕不靠谱。但“编外雷锋团”领导们认为,网络传播迅速,影响力大,是年轻一代学雷锋活动的拓展,只要用活用好,大有可为。经考察批准,“编外雷锋团”吧友营正式成立。

  “救救这个患重病的老人!”今年6月10日,吧友营副营长、邓州市解放路清真寺阿訇金胜利,在网上发出爱心救助张国宾的帖子。原来,以卖烤红薯勉强度日的张国宾老人,前不久患上食道癌,由于无钱医病打算放弃治疗。

  爱心迅速在网上发酵,短短几个小时就引来200多条跟帖。随后,吧友营又精心策划了“我们都是雷锋”——情系张国宾心手相连爱心义演晚会、爱心义拍活动,筹得第一批救命款3万余元。他们又协调将张国宾送往医疗条件较好的邓州市人民医院紧急治疗,并组织人员轮流照看生活起居。连日来,从虚拟空间到现实生活,网上网下联动伸出援手,张国宾老人逐渐转危为安。

  “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化的翅膀也让雷锋精神飞得更远、传播更广。”金胜利介绍,他们开办学雷锋网页,设立“爱心援助基金”,以网络博客、论坛、微博、贴吧等新兴载体传播雷锋精神,目前已发展到4个连队、1400余人。4年多来,吧友营先后组织了60多次爱心救助活动,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网雷”。

  网络上经常有一些“垃圾”帖和不良言论,对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腐蚀很大。吧友营成员把弘扬红色主题文化作为己任,发起“占领精神高地”“保护绿色空间”等活动。去年8月份,一名不法分子因侵占部队利益受到处罚,为泄私愤,在百度“邓州吧”里散布谣言,诋毁部队形象。吧友们迅速回击,澄清了是非。(张作和 袁青飞 特约记者 魏联军)

  【编辑:张海桐】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