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要牵牛鼻子,发展要找支撑点。
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宜居度、增强承载力和辐射力,是南阳转型跨越的起跳点和突破口。
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提出提升“两度两力”、建设“三个南阳”的发展之举、创新之举、为民之举。今日起,本报将从“以产立城、以水兴城、以文塑城、以绿靓城”等方面,推出提升“两度两力”的系列报道——《图变新城》,敬请读者关注。
如果把南阳盆地比喻成一条巨龙,那龙头,无疑就是中心城区。
为让龙头昂扬盆地,助推南阳跨越发展、绿色崛起,市委、市政府提升“两度两力”、建设“三个南阳”的战略决策,便应运而生。
新战略,准确把脉市情。
“‘两度两力’,即提升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宜居度,增强中心城区的承载力、辐射力。‘两度’是目标,‘两力’是手段。”7月2日,谈起一年前市委高屋建瓴,从南阳发展现状出发,以创建高效生态示范市为统领,以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为突破口,打造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的决策时,市发改委副主任时德清仍记忆犹新。
地处豫鄂陕交界处的南阳,历史悠久,位置优越。但近年来,周边城市的超越发展,让南阳面临“标兵渐行渐远、追兵业已赶超”的局面,下辖各县的竞相发展,让中心城区陷入“有众星之明,无日月之光”的尴尬。
“产业实力不强、核心竞争不高,发展结构不优,城市首位度低,辐射带动力弱。”时德清扳着手指介绍,“南阳中心城区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为助推中心城区发展,2013年6月,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牵头,抽调人员组成中心课题组,奔赴中心城区“六区”展开深入调研,谋划提升“两度两力”。
新思路,赢得万众瞩目。
提升“两度两力”的决策一经提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回响,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QQ群到微博,从学者到百姓,“两度两力”成为激荡南都帝乡、承载盆地儿女梦想的热门词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夏杰长肯定地说:“南阳提出中心城区提升‘两度两力’,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三个南阳’是可行的。”
河南省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龚绍东也认为“‘两度两力’提法很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锐意进取、务实创新的南阳决策者,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又给提升“两度两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3月中旬,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市五届一次会议召开。“两会”上,市委书记穆为民提出“以产立城、以水兴城、以文塑城、以绿靓城”这一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的发展路径。
新篇章,书写南都梦想。
“以产立城、以水兴城、以文塑城、以绿靓城,恰如其分地将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宜居度、增强中心城区承载力和辐射力联结起来,让提升‘两度两力’有了深刻而具象的内涵、明确而坚定的方向。”时德清说。
如今,打开12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的中心城区鸟瞰图,卧龙区、宛城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原南阳新区),犹如六个闪动的翼翅,拓展城市空间,拉动城乡一体。
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光电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河南省生物产业高技术基地等产业基地的落成,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集聚区、南阳现代中药产业园的建设,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接轨世界,尽显生机。
正升级改造的9座公园、游园犹如块块绿毯,大手笔实施的内河水系综合开发工程,将让8条内河流动如画;全长15.6公里的白河滨水绿道、7座跨河大桥,撑起城市强健骨骼……发展、人文、宜居的南阳,正款款走来。
谋之越深,动之越利。提升“两度两力”、建设“三个南阳”,是一篇难度颇高又溢满机遇的文章。在文思泉涌、下笔有神的1100多万南阳人共同努力下,这篇文章正越写越长、越做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