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黄石砚的历史渊源
自古南阳胜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迭出,千古流传。黄石砚似乎就沐着这天地风华脱颖而出。黄石砚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名砚之一,始于唐,兴盛于宋,是历代书画家赞赏和珍爱的佳品。它因砚石采于方城县的黄石山而得名,黄石山则因东汉大将张良德恩师黄石公隐居于此而名响中原。而黄石砚,古风犹在,又拓新域,成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被誉为“国粹”、“国宝”。真可谓是千年古砚又回春,黄石名砚放光彩。
早在宋代,当时著名画家米芾在一部论述我国26种砚石的专著《砚史》中记述“唐州方城葛仙公岩石,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澄泥,不滑、稍磨之,墨已下……良久墨发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也,岁久不乏,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色紫可爱,声平有韵,亦有詹青白色。如月如星而无晕”。米芾作为一代书画宗师,一生收藏许多名砚,然而一方出于黄石山的正紫石砚,一直是他心中的“天下之魂宝”。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大书法家黄庭坚,从好友处得到一方黄石砚,爱不释手,珍而藏之,并亲登黄石山,赋下“探囊赠研颇易墨,近出黄山非远求;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当穷搜”的赞美诗句。明代马愈也曾专门著文《方城石》称其为“石中上品,比它石绝异”。
1993年10月,中国黄石砚荣获中国国际书画博览会金奖;1994年,中国黄石砚参加全国石砚展览,并获石质、工艺双项金奖。至此,黄石砚算是完成了再度“出山”的必要准备。
二、黄石砚的分类
黄石砚之所以能久负盛名,深受文人墨客之青昧,是因为它的品质优良,得天独厚,独具特色。此砚石质细腻、坚润,质如玉,声如罄,色多彩,墨如脂,纹理细密,贮水不涸,色艳可爱,声平有韵,称之为"石中上品"。
黄石砚种类有紫石、青石、青紫石、墨石、凤眼石等5大类。
(1)紫石:紫石色泽为标准马肝色,湿润后呈正紫,纹理细腻,温润如玉,发墨性能良好,磨出的墨汁如漆如油,有艳丽的光彩,时间再长,也如同新磨的一样,磨墨发出的声音,平和而有韵。 (2)青紫石:紫中带青,或呈青灰色,有孔雀羽毛的光辉,也可称“孔雀石”。和正紫石同样细腻,更现古朴典雅,硬度合正紫石一样,都在2.6度左右。 (3)青石:古兰或青灰色,也有孔雀尾羽光泽,间或有明显纹理或星点,结构均匀,板理层纹一致,敲击声音清悦,成材率高,最适合制作竹节砚,体现竹的挺拔和清风亮节精神。 (4)墨石:灰墨色名墨色,石质细腻如正紫石,极易发墨,墨出的墨汁细浓,经久不渗,书写流利润泽,墨色艳丽异常,但此石蕴藏渗层,极为难得,得到的无不视为瑰宝。 (5) 凤眼石: 石中有状呈圆点者,大小不等,很象眼睛,有的有眼有珠,有的中间还有瞳孔,外层有晕,多到八九层的“双眼皮”。正圆形的明媚如画,有的翠绿相间,美观异常。这都叫“活眼”,有的不太清晰鲜明,或只是一个白点,这些都是极难得的石材,用凤眼石制作的砚台,观赏价值高,若工艺上承,就成为价值连成的稀世之宝了。
三、黄石砚的特点
黄石砚有六大特点,即:石质如玉、贮水不涸、其声如馨、其色多变、发墨如油、如膏如脂,专家称:黄石砚以石材属优质细腻的古老沉积岩,石粒细密,硬度在2.6-3.0之间,属于软玉石类,用手触摸,温韵不涩,它的密度适中,以物敲击,馨声徐徐,不沉不闷,使人心舒意畅,而因沉积岩的脉络有别,形成了颜色各异、多彩纷呈的鲜明特色,就其色泽,可分为富丽的红紫,淡雅的青灰,深沉的墨色和明媚如画的凤眼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