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0月 20日,为期 7天以“商埠古城,信义赊店”为主题的“2016中国·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绵绵细雨中在社旗县圆满谢幕。这是一场民众集体狂欢的文化盛宴,更是一场吸引世界眼球的旅游营销。会展经济作为全球经济的纽带,以其 1∶ 9的强劲产业带动力,成为新经济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那么,社旗县为何选择于今年此时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亮点何在,影响几何,能否切实印证这一国际公论?
社旗县县委书记余广东 节会从关公庙会升级为关公文化旅游节,主办单位从河南赊店关公文化研究会升格为社旗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和社旗县文物旅游局,这是文化担当。恰恰是这个担当,既回应了群众文化生活的急切呼声,又承载了社旗转型升级发展的崭新希望。
社旗县人民政府县长张荣印 文化是社旗的一大优势和 一张名片,我们要把这种优势做得更大,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今年关公旅游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其意义不仅仅会显现在眼前,定会有益于未来。因此,今年这个头一定要开好,办好办实,办出精彩。
从关公庙会到古镇盛会 文化担当承载发展希望
近乎20年的资源观提出,资源是主导区域发展的重要变量。
在这种发展理念主导下,崇文重商的社旗人从不讳言“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在“唯GDP”时代,这个全市建县最晚的地方,显性的战略资源相当匮乏,以至于长期站在全市后发县域的行列。
资源常分为三类:战略性资源、一般性资源和不具有所有权的市场要素资源。
发展进入新常态,社旗县领导在“盘点家底”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略性资源——赊店古镇,是“我有,别人却没有”且“拿不走、学不去”的资源,具有“有价值”、“稀缺”、“不完全模仿”和“难以替代”等四大特征,是社旗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最大富矿”。
去年1月,社旗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社旗”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推动文化事业繁荣上升到“四个社旗”建设的战略高度。其中,全县八大类旅游资源、120多个旅游单体,去年共接待游客113万人次、收入为4.5亿元。
10月19日下午,社旗县县委书记余广东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化旅游产业是社旗县的希望产业,是社旗县通往美好未来的支柱产业,因此全力以赴,做大做强,作出精彩。
除了知性理解,还有直接感受。生长于社旗、工作于社旗、退休后仍奉献在社旗的河南赊店关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苟义全,2014年帮助恢复了中断60年的关公庙会,2015年提出以草根艺术形式欢度中国·赊店关公文化节。过去数百年里,社旗民间常有农历五月十三“关公磨刀日”拜关公之风俗。
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社旗县领导感受到文化复兴的力量。今年1月,社旗县委常委会在制订2016年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将“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列为“五大工程”之一。
余广东认为,节会从关公庙会升级为关公文化旅游节,主办单位从河南赊店关公文化研究会升格为社旗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和社旗县文物旅游局,这是一个文化担当。恰恰是这个担当,既回应了群众文化生活的急切呼声,又承载了社旗转型升级发展的崭新希望。
从秋祭大典到高层论坛 文化觉悟叫响世界名片
社旗的文化觉悟,终于让赊店古镇抖落岁月的尘土,向世界秀出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秀美。
10月13日,农历九月十三,关公祭日盛会雨中开幕。上午9时,2016中国·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在社旗县赊店文化广场开幕。省政协原副主席刘其文宣布开幕,著名作家二月河、周同宾、廖华歌等悉数到场,余广东率县领导到场祝贺,县委副书记王少华致辞。淅沥的秋雨没有阻挡住崇尚信义的人群,反倒为秀水新城平添几许意境。一曲《九门赊店》荡气回肠,唱出了赊店古镇诚信300年的辉煌和骄傲;心意拳、关公刀,徒手搏棍剑、单刀对长枪,轮番上阵,展示了全国武术之乡的功夫绝活。
穿汉服,循古例,山陕会馆内万人拜关公。10月13日10时整,一头银发的苟义全,宣告秋祭大典“开始”。主祭官深圳市新希望佳禾后勤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燕堂身着汉服,细雨之中上香、诵祝文,献帛、奏乐,朗声诵祭文:“帝在世,旷世楷模;帝在天,周天光明。忠义长存,光照千秋。隔代相望,能徽厥声。帝何力于我?乃榜样无穷……尚飨——”献供、撒五谷、奠酒,礼成后献艺,来自海内外的贤达、学者、关氏后裔和社旗民众,纷纷上前焚香叩头。
社旗的节日,全民的狂欢。11时左右,万人组成的民间文艺踩街和关公巡街精彩上演。盘鼓、背阁、旱船、独杆轿、扇子舞,20多班民间文艺团队排成一字长蛇阵,自山陕会馆出发游赊店、过城门,一路向西逛新城。队伍中,60名志愿者抬着长300米、宽1.5米的“敬关公、倡忠义、讲诚信万人签名长卷”,吸引众人争相签名。同时,文化广场、新城广场上演着越剧、豫剧4台大戏。
文化论坛留下精神财富。10月14日,文化旅游节重头戏——关公文化论坛,在山陕会馆大拜殿举办。上午9时,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6个国家,山西、陕西、福建、河北等17个省市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包括22位教授、博导),研讨关公文化的现代价值,把脉赊店古镇的文化旅游,为文化社旗建言献策。原定12时结束的论坛,在激情讨论中一直持续至13时25分,方才结束。
文化研究炒热创业高地。10月19日,世界刘氏拜祭汉光武帝刘秀大典暨东汉兴起之地汉文化研究开发启动仪式在山陕会馆广场举行。世界刘氏联谊总会文化及教育部部长、河南刘氏总会会长刘增智主持仪式,百余名身着汉服的拜祭团成员敬献花篮、上香祭拜。著名作家秦俊出席。
精彩文化旅游节,7天太短。北京故宫书法家魏殿松书法作品展,首站展出在赊店,吸引国内书法爱好者不远千里来社旗。盛会期间,古玩收藏艺术品交流会、美食会、古镇旅游嘉年华联袂上演。
10月20日下午,就在关公文化旅游节落下帷幕之际,县长张荣印结束清华大学的学习回到社旗,仍能感受盛装节日的非凡热闹。他学习之余关注盛会的点滴动态,并指出“关公旅游文化节的意义不仅仅在眼前,一定要办好办实,办出精彩”。
从文化盛宴到招商引资 文化力量引领转型升级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迪说,文化盛宴的背后,不只是节日的狂欢。
10月20日下午5时,社旗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发布消息,关公文化旅游节期间,旅游人次约5万,包括17个省市商会代表和专家学者,港澳台同胞和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华裔代表;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古玩交易日均30余万元,3家古玩收藏店落户社旗;文化论坛留下了13篇高质量论文,涵盖关公精神、信义文化、古镇保护和开发、文化和旅游互动模式等内容。
盛会的精彩,来自不辞辛劳的付出。为了办好官方首届旅游文化节,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县长郭鹏错过了自己到社旗工作后的第一个生日。他笑称,赊店古镇这本大书太厚重,让自己沉醉其中、乐在其中,忘记了疲惫。
“再造一个黄金周呐——”见到记者,作为关公文化旅游节主办方主要负责人、社旗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赵荣霖,谈论更多的是此次盛会的综合效应和切身体会。他认为,关公文化旅游节提高了古镇市容的颜值,促进了古镇旅游的配套建设,提升了古镇旅游的文化品位,感受到会展经济的巨大魅力;扩大了赊店古镇的名气,引来了赊店古镇的人气,增加了社旗县旅游的财气,增强了社旗县发展的底气。
文化盛宴的背后,更是文化力量的巨大引领。
不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关公祭拜者,还是世界刘氏后裔,他们看重的是赊店古镇这个不可复制的文化遗存,看重的是中原水乡文化与旅游开发的巨大价值。此次节会上,商界精英纷纷就社旗县文化产业“十大项目”、“五大工程”,与赊店古镇达成了一揽子合作意向。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今年恢复了800米古城墙(古城门)、4个烽火台和1座箭楼,古码头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了居民房屋征收工作。在建项目12个,长春街、东裕街仿古改造项目公建单位已完成,巡检司署恢复改造项目大头落地……截至10月20日,保护恢复赊店古镇项目已实施149个。
招商引资捷报频频。投资2.5亿元的古钱币博物馆及印象赊店建设项目,已与河南超卓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预计年底前完成;投资1.2亿元的茶路驿站建设项目,已与北京和瑞成商业管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今年将完成主体建设。更大手笔的是,投资50亿元的赊店古镇旅游项目,与中机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全力打造赊店古镇国家5A级景区;投资50亿元潘河古镇水乡项目,与北京鑫地园林集团达成合作意向。
“商埠古城,信义赊店!”余广东皱紧了眉头坦承,让赊店古镇走向世界、走进世人心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文化旅游产业已步入了快车道,并引领着社旗加快转型升级发展。
专家感言
“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既是一次精神传承,也是一次发展接力。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关公文化的内涵,通过文化的纽带把全球华人联系起来,把赊店古镇推向世界,社旗定会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郭熙
“关公文化是道德重建的重要精神源泉。关公的精神和品质是忠、义、仁、勇、诚、信、礼、智,这是中国道德精华和高贵品质的集合体,与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契合。关公精神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当下祭拜关公的真正意义。”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郑土有教授
“第一次到赊店,山陕会馆让人惊叹。赊店曾是‘万里茶道’上最重要的连接点,商埠文化在这里兴旺发达。走进赊店,读懂关羽,读懂诚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邹明华教授
“在中国,山陕会馆不止这一家,但赊店古镇的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得如此完整,让人感觉非常震撼,一砖一瓦都能看出其神韵。在这里,除了关公精神,还有诚信文化、商埠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优秀传统,都在社旗充分展现体现。”
——马来西亚关公文化社会推广中心主任孙 华
“赊店能有这样的历史遗存确实罕见,对社旗县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价值非常大。当然,旅游开发建设不能只是一个孤立的点,要把周边的点连起来进行区域合作,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辜美高
本版撰文:贾林伟 杨银鹏 申鸿皓
本版摄影:李崇 廖兴柯 娄群才 张向北(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