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旅游>正文

内乡县衙历史悠久的见证——元代桂花树(上)

A-A+2017年1月23日15:14新浪河南·南阳评论

  “一树繁花初展蕊,满城到处丹桂香。”这是游客对内乡县衙桂花树的赞誉。内乡县衙夫子院和三堂院内各有一棵元代桂花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们高约12米,树围1.8米左右,碧翠巨大的冠盖,遮天蔽日。每逢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飘满城,前来观赏的游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可以说,古老的桂花树见证了内乡县衙的兴衰更替和历史变迁。

  夫子院又称主贵院,过渡于县衙二堂和三堂,桂花树植于右侧,与其呼应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南天竺,取其“竺”和“桂”的谐音为“主贵”,意指一般庶民百姓不能轻易进入,只有达官贵人方可到此,这便是“主贵院”的由来。住在这里的是知县聘请或是从家乡带来的钱粮师爷和刑名师爷,这些人都是知县的重要幕僚、智囊团,就连知县在内都要敬他们三分。

  由于科举制度的局限性和回避制度的确立,新任县官大都是来自千里以外的外省,身处生疏之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免不了会手脚慌乱,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更谈不上决断钱粮、刑名之事。所有这些问题,即便是任职多年老于世故、精于律例、谙熟官场潜规的知县,也未必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所以必须依靠师爷来辅佐自己处理政务。这些受聘的处理刑律、钱粮、文秘等专业人士,称之为幕僚。一般来说幕僚参与政务处理,但没有品级,不吃皇粮,性质类似于今天的秘书、助理、法律顾问等。幕僚大多是读书人出身,种种原因没能达官显贵,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也享有较高的、受人尊崇的社会地位。通常,官员会把幕僚当成客人、朋友或是老师看待,尊为“西宾”、“夫子”、“先生”;幕僚则称官员为“大人”、“东家”,互相之间虽不能平等相处,却平礼以待。

  幕僚的待遇,名义上是知县从自己的俸禄里边拿出一部分发放的,但大多来自于巧取豪夺。知县和幕僚之间是待之以礼的宾朋关系,合则留,不合则去。师爷一般没有品级,不吃皇粮,以非在官之身而理在官之事。夫子院又名“主贵”院,就实际意义而言,是对这些做师爷的落榜秀才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常言“相府丫鬟七品官”,这些做师爷的读书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容易失去人格走向堕落,或助纣为虐,或狐假虎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然你官法如铁,怎禁他吏滑似油。他们中有的或在某些案件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牟取私利,或在公事中玩弄奸诈、欺主愚下,或油嘴滑舌、搬弄是非、尔虞我诈,或在官场上为自己的主子打歪主意,出馊点子,蜕变成封建社会地方统治者欺压百姓和愚弄百姓的走狗。诚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他们中也不乏不畏权贵、秉持正义的人。与“师爷”相近的称谓,褒义的有“谋士”,中性的有“门客”,而贬义的则叫做“狗头军师”了。也正是在这褒贬不一的争议声中,师爷们历经着春秋寒暑、战乱纷争、朝盛朝衰,扮演着中国古代官场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县衙这棵历经七百年风雨沧桑的桂花树,也不知亲历了多少知县的宦海沉浮,目睹了多少人间悲剧!(刘玉红)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