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城市|鲜城|旅游|婚嫁|汽车|体彩|教育|健康|财经
南阳

新浪河南>南阳>旅游>正文

从内乡县衙 看“无绍不成衙”

2017年07月18日 16:57 新浪河南  评论(人参与
夫子院夫子院

  在内乡县衙二堂与三堂之间有一座天井院,谓“刑钱夫子院”,是知县的幕僚刑名、钱谷师爷办事之所。院内有一棵元代桂花树和一棵枝繁叶茂的南天竺,取“竺”和“桂”的谐音则为“主贵”,故此院也称“主贵院”,平民百姓难以到此,由此也可以看出幕僚在衙门中的地位也是非同寻常的。而跟随知县的幕僚多出自绍兴,所以清代就有流行很广的官场谚语“无绍不成衙”“绍兴师爷出道墟”等。

  现存内乡县衙的营建者章炳焘就是浙江绍兴道墟人。道墟,是鲁迅笔下“闰土”的故乡,是名副其实的耕读之乡。仅宋代以来有名可考的文武进士共有120人,其他贡监生、生员、秀才多不胜举,其中不少因科举步入仕途,但毕竟能读书做官博得高官厚禄的少之又少,于是,聪明的绍兴人又觅到一条谋生之道——当师爷。这也是读书人特别是落第文人的一种最佳职业选择。通过以亲带戚,到各类衙门中为主人当参谋,从而谋到一个养家糊口且又体面的职业。

  “无绍不成衙”这句话出自“无皂(隶)不成衙,无胥(吏)难为部”。意思是说衙门里没有衙皂就不叫衙门,六部(房)里没有胥吏,就难以承担六部事务。到了清代,因为中央六部的胥吏几乎为道墟人盘踞,地方各级衙门的幕友多为绍兴人垄断,于是就有了“无绍不成衙”“绍兴师爷出道墟”一说,经演变,“绍兴师爷”成了职业的代名词。

  明朝时,绍兴文人学律做幕已相当出名,进入清朝后,“绍兴师爷”更是遍布天下州县,他们相互关照,互通信息,相互举荐,最后绍兴籍的师爷把持各地州县衙门。在全国打出了“无绍不成衙” 的品牌。不少非绍兴籍的刑名师爷,为了上下左右互通信息的方便,也主动投名帖拜老师,列名于“绍兴帮”。师爷是一个地域性、专业性很强的幕僚群体。而道墟师爷又是精英中的精英、师爷中的师爷,大凡在十个师爷中就有一个道墟人。他们虽“非在官之人,却理在官之事”,所以“无绍不成衙”之说就有理有据了,说绍兴师爷群体操持中国地方衙门司法刑狱系统达几百年之久,一点也不算夸张。

  如今在绍兴,还有一座师爷博物馆,图文并茂的讲述师爷的起源、历史背景、社会责任、有名师爷等内容,如有机会,可细细品味。(陈晓曼)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