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原标题:《二里头遗址考古有新发现 “井”字形道路延伸范围更大,可能已出现家族式分区而居》
10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洛阳举行。18日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发布了二里头遗址最新考古成果:遗址中心区“井”字形道路延伸范围更大;遗址可能已出现了家族式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弯继伟/文 张欢欢/图
国内外专家学者“线上+线下”聚首,畅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9日上午,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金平,叙利亚驻华大使伊马德·穆斯塔法,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继鼎共同为活动揭幕。
本届论坛由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河南省文物局和洛阳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古都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协办。
活动现场,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古老的文明 崭新的故事”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商世界古都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大计。
“扎根”洛阳的世界级古都城市交流合作盛会
据了解,2018年以来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市已成功举办两届,该论坛已经成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洛阳和河南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今年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进一步推进了中华文明、黄河文化的宣传推广,擦亮洛阳“古今辉映、诗和远方”城市名片。
本届论坛以“二里头·夏都·夏文化与世界文明起源”为主论题,以“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副论题。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挖掘二里头夏文化内涵,加强早期文明研究和传播,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关国际组织之间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展示交流各国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经验。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金平表示,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立足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旨在彰显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搭建世界古都城市之间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世界古都城市交流合作贡献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古都智慧”。
二里头遗址发掘
目前仅为“冰山一角”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偃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遗址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介绍,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发现并发掘以来,累计勘探近200万平方米,发掘约4.5万平方米,占遗址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1.5%。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赵晓军介绍,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和车辙、中国最早的具有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宫室群、中国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群,以及在宫殿区首次发现贵族墓,出土了著名的绿松石龙形器、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满天星斗的古国文明迈入月明星稀的王国文明。
在赵海涛看来,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所处的年代、地域、发达程度、发展阶段等诸多情况与文献记载中的夏王朝对应度极高,它们极有可能是夏都、夏朝的遗存,是研究中国早期王朝国家、夏朝考古的最重要对象。目前已发现的墓葬、器物等还都不是最高等级,与夏朝都城的规格不对应,接下来这也是主要的发掘方向。
二里头遗址考古新发现:
可能已出现家族式分区而居
在媒体吹风会上,发布了二里头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据介绍,近年来,在遗址中心区原先发现的主干道路网络、“九宫格”式布局、宫殿区和作坊区外有围墙的基础上,考古人员发现“井”字形道路延伸范围更大,道路两侧多有墙垣,新发现与原南北向道路平行的道路。
赵海涛说,从目前的发现看,二里头都城极可能是以纵横交错的道路和围墙分隔形成多个网格。历年在其中多个网格内发现有不同等级的建筑和墓葬,每个网格应属不同的家族,极可能已出现了家族式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目前工作人员正在继续扩大工作区域以验证上述现象的准确范围和内涵,如能确认,这些新发现将为研究二里头都城整体布局、层次结构、社会分层、等级划分,进而探索二里头王国、夏王朝的规划思想、礼仪制度、统治制度等问题提供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