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有争议

  家长无须设定孩子成长的“天花板”

  搜索微信朋友圈,记者发现,这封长信被朋友圈转发后,各种评论点赞不断刷屏:“睿智、慈爱之声满溢于屏”,“真笔、真挚、真爱、真实、真情,对 家长有启发之意义,对孩子有直视和鼓励的作用,总之,既刺痛了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个地方,又开了药方!”更有赞语道,“这是今年中国最好的散文。”

  而在一片好评中,此信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亦引发了朋友圈关于“平凡”及“普通人”的争鸣。

  “这封信发自内心地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戳中的是众多家长无法正视的一个事实:90%以上的孩子都是平凡人,只有少数是天才。而我们大多 数家长嘴上说得好听要给孩子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但是下手却极其狠。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随处可见家长为孩子选校疯狂,为孩子报培训班奔走,而真正的事 实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家长不断降低期望值的过程。“教育工作者青山绿水点评说。

  “我感同身受。我与女儿有一段对话:她说,妈妈我是小草你就不要奢望我长成参天大树,我说当然可以,但你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小草。”网友红缨评论。

  “敢于面对平凡才能承受经历风雨后的不平凡,平凡的心态在浮躁的国人面前弥足珍贵。”……

  也有网友担心,孩子的智能是多元的,孩子的成长也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现在给孩子资质禀赋下结论,是不是为时过早?会不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定 位带来迷茫和困扰?“我觉得如果有条件还是应该激励孩子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不是由家长来设定孩子成长的‘天花板’,说不定坚持不放弃会有不平凡的孩子诞 生呢?”网友望江楼如是直言道。致上高中的女儿一封信

  一周见一次我们都需要改变

  互联网时代,电子书信代替了纸质书信,成为父母与子女新的沟通方式。比起口头交流,书信更加正式、缜密、深入、全面,可以反复阅读并保存。在新学年这样一个别具意义的“关口”,不少家长写起了“劝学信”、“亲情信”……

  上周,市民代女士的女儿走进高中校门,作为一名高一新生参与学校军训。尽管平时跟女儿无话不谈,代女士亦郑重提笔,写满感触……

  “从那天开始,女儿就要开始住校了,一周见一次。”看着曾经的小女娃娃就这样转眼长大,尽管平时跟女儿无话不谈,代女士依旧郑重提笔,用最原始的书信方式,为女儿写下注意事项,“没想到,这一写就写成了一封充满感触的信。”

  代女士告诉记者,家庭角色中,她是扮红脸的那个,“我要求孩子很严格,批评多过鼓励。”而在女儿真正考进成都名校,自己料理生活起居时,她才意识到,女儿已经出落成大人模样。

  信中,代女士反思自己在教育女儿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把言语交流无法表达的“道歉”一 一列举。“每次听到你说在重要场合需要好好表现时,但一看见我你就会很紧张,我都非常难过,我知道,这是我的错,因为在你小时候表现不够完美的时候,少了 妈妈的鼓励,甚至很多次对你严厉的批评;每次听你问我:妈妈,你爱我吗?我都非常惭愧,我知道,这是我的错,因为对你的爱附加了很多条件让我虚荣的心能否 得到满足。在你表现的不够好,甚至在发生有失我面子的事情时,我会粗暴地指责你,让你怀疑我对你的爱不是真爱了。”

  由于女儿立志三年后报考美国的学校,代女士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需要作出改变。“信中的‘道歉’,其实是想鼓励女儿放大自己的优点,适当张扬个性。这些都是西方教育所看重和提倡的,而这些,我在之前做得并不好。”

  “我们是个很民主的家庭,只要谁说得有道理就听谁的。”把信交给女儿后,代女士随即走开。女孩读完信后,“假装”淡定,轻轻说了句:“嗯,老妈的文笔有进步呀。”随后,便小心翼翼把信收好,轻轻放进行李包的最里一层准备带去学校。“父母

  的叮嘱,可能说出来孩子就忘了。恰恰是这些写下的文字,他们可

  能在某个时刻拿出来回味,长久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