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河南鲁山:金蚕吐丝织出“小康路”》

  新华网郑州1月1日电(谷婷婷)“养蚕时间比较短,效益比较高,养下来能弄25000块钱左右。秋分前后再养两个月,还能增加14000左右的收入。”说起现在的养蚕生活,家住鲁山县四棵树乡黄沟村的贫困户燕如意笑开了花。

  河南省鲁山县地处淮河源头,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东大门,神奇北纬33°的独特气候,孕育了一化柞蚕茧丝绸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其品质高、纤维细、色泽亮、易纾解,具有天然珠宝般的光泽、爽滑的手感和优良的抗菌、防螨、除湿、保暖特性,从生产到染织全过程绿色无污染。因所产茧、丝、绸质地优良,尤其是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鲁山绸”,曾在1915年代表河南省特色产品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仙女织”,备受青睐。

  “当时,我的朋友在美国博物馆看到了鲁山绸,对它很感兴趣,觉得鲁山有这么好、文化底蕴这么深厚的产品,为什么没有人传承呢?就想着来做这件事。”鲁山一化柞蚕茧丝绸总经理王丽娟说,就觉得作为鲁山县人,想为家乡的产业发展多做点贡献。

  2016年,王丽娟和他的朋友王占伟成立了河南省伟富实业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茧丝绸一条龙生产。“由于这门技艺已经断代几十年,干的人非常少,恢复起来困难重重。但是就有一种责任感,觉得这么好的技艺应该有人做下去。”王丽娟说,当时成立公司时恰好赶上脱贫攻坚,村里又提出要产业带动脱贫,在村委、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兴建了张沟村一化柞蚕丝绸产业基地,打造集柞蚕养殖、古法织绸、蚕品研发、民俗体验、林果采摘等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养殖、加工、科研、旅游观光综合性产业基地。

  柞蚕,也叫野蚕、黄金蚕。它的生长期是56天到60天左右,比家蚕生长期要多一倍,蚕丝质量好,色泽可以和黄金媲美,质感光泽可以和珍珠媲美。在四棵树乡张沟村的养殖基地里,蚕丝产量每年可以达到几吨,出口到国外多个国家。2017年,“鲁山一化茧丝绸原产地保护牌”得到认证,提高了鲁山柞蚕业的知名度。

  “现在流转了几万亩柞坡,养殖量是几千亩一个园区,吸引附近几个乡镇的贫困户、农户七八十人养蚕、缫丝,带动他们就业致富。”王丽娟介绍说,公司成立以来和村里联合成立了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收蚕农和贫困户发展蚕业养殖和丝绸古法加工。

  “养蚕之前有些时候农活比较少,都搁家闲着,开始养蚕以后,每年增加近4万块钱的收入,效益相当可观,我在2017年的时候脱了贫。家里变化也不小,买了房子,添置了家具,生活上有很大的提高。”作为众多“养蚕大军”中的一员,燕如意高兴地说。

  近年来,鲁山县蚕业局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柞蚕产业,为村民鼓起了“钱袋子”。2019年春柞蚕放养柞蚕种917公斤,利用柞坡面积7万余亩,单产平均在385公斤,产鲜茧353吨,鲜茧产值2000多万元,茧丝绸综合利用产值6000多万元。

  柞蚕产业促脱贫,金蚕织就“小康路”,在蚕业生产基地的带动下,鲁山县的丝绵加工和销售行业发展迅速,目前,鲁山县有河南省伟富实业有限公司、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等3家涉蚕企业和1家手工作坊在继续恢复开发着“鲁山绸”这个品牌,继承着这千年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