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河有望通航,与京杭大运河连通 河南“通江达海”梦将照进现实》

河南郑州,大运河遗址公园河南郑州,大运河遗址公园

  “一河揽千年文明”,大运河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故事和重现旧日荣光的期望。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良透露,豫鲁黄河复航和生态航道建设条件目前已基本满足,未来计划把从郑州到黄河入海口这段长达800多公里的河道建设成生态航道,与京杭大运河互连互通。黄河通航,跨入日程,河南未来将能“通江达海”?□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朱耒刚/文 沈翔/图

  国家战略:“积极推进黄河干流适宜河段旅游通航”

  黄河水运,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安、洛阳、开封等历史文化古都都曾是黄河漕运的中枢。以黄河为主体,长安漕渠、汴渠为骨干,构成庞大的航运交通网络。

  直到北宋以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京杭大运河的兴起,以及海运的逐步发展壮大,加上黄河灾害频发,改道频繁,泥沙和洪涝,黄河漕运才日渐衰落。直至20世纪70年代,黄河山东段仍有最高年水运运量120万吨,河南段年吞吐量达数十万吨。

  2009年,交通运输部和黄河流经9省区交通运输厅负责人曾齐聚兰州,参加首届黄河航运发展论坛,商定建设黄河“黄金水道”,实现2030年黄河全线通航。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黄河干流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截至目前,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库区、兰州城市河段,中游大北干流船窝至禹门口河段、小浪底库区等航段已开展客货运输,黄河下游支流大清河及东平湖航道与京杭大运河连通工程正在实施。

  黄河复航条件日渐满足,河南将能“通江达海”?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良透露,未来计划把从郑州到黄河入海口这段长达800多公里的河道建设成生态航道。生态航道建成后,与京杭大运河互连互通,郑州和河南黄河沿岸其他城市的居民将可以坐上游船,北上首都,南下江南,实现河南人“通江达海”的梦想。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目前,豫鲁黄河复航和生态航道建设的条件已基本满足。近十年来,黄河下游各水文站断面小流量时对应的水面宽度和水深也基本能满足四级航道通航要求。随着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通航条件将进一步提升。不过,当前黄河泥沙问题尚未妥善解决,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

  而在今年年初,我省就出台了《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将大运河河南段具备条件的主河道有水段两岸各2公里范围划定核心监控区。核心监控区共涉及洛阳、郑州、新乡、安阳、鹤壁、濮阳等6个市21个县105个乡879个村。这一区域涉及人口5331万,约占我省总人口的55%;生产总值28983亿元,约占我省生产总值的60%。

  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宋向清表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隋唐大运河的源头和核心区域,地处“一带一路”、黄河与大运河空间重叠区域,黄河复航可沟通京杭运河和省里内河水运网、连通海运,有利于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降低物流总费用。黄河下游一旦实现通航,将是豫鲁冀津京沿岸人民的重大民生福祉。水运网络的逐渐成形,也将推动淮河、运河和黄河形成基本的航运体系,河南将进入空、陆和水运立体交通时代,开启内陆河南交通运输新纪元。大宗商品增加水运通道,成本更低,运量更大,也更安全。

  依托大运河优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开展以来,河南各级各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投入其中,并成立了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省级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把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建设纳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该中心选址于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之南,占地约4.5公顷,近期已开工建设。

  随着近年来勘探发掘面积的增大,对隋唐大运河的认识也不断得到深化。通济渠商丘段新发现疑似石砌桥墩或码头遗迹1处、沉船遗迹4处;永济渠黎阳故城勘探出护城河、城墙遗址,黎阳仓遗址新发现仓窖60座;百泉书院遗址位于卫河(永济渠)源头百泉湖东侧,目前已勘探5800平方米,发现较完整的房基、墙基等遗迹。

  开封州桥及其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项目,目前已发掘出汴河故道、金元河堤、州桥部分桥面,以及明末洪水遗迹、清代金龙四大王庙基址等,出土文物3万余件;郑州市制定了建设古荥大运河文化片区的发展规划,打造集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生态提升于一体的区域;洛阳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已开工建设,对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保护展示进行提升,围绕运河故道建设隋唐大运河遗址公园;滑县采取“公助民建”的办法,对明清历史街区进行维修保护,依托老字号历史建筑成立运河古镇民俗展馆、非物质文化展馆等。

  河南各地发挥大运河遗产的资源优势,加快文旅融合,正在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用好“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复合效应,提升文旅吸引力

  北京九鼎辉煌旅游发展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河南是兼具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的省份,具有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集聚效应。因此,研究国家文化公园就绕不开河南,关注河南社会经济发展自然也无法忽视国家文化公园的作用。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金、明长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河南段是当之无愧的大运河根脉。以河南段为主体的隋唐大运河拓展延网,铸就了华夏历史主体形态。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主要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则是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与手段。

  中原文化处于“承上启下”地段的河南省内黄河流域,也是黄、淮、海三大流域的交界地段,堪称新老更替的关键地域,孕育了最具多样性的黄河景观,而“四大”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分布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由点及面地辐射到了几乎河南全境,河南应当利用其本身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复合效应及重要作用,打好文旅牌,促进本省文旅吸引力的不断提升。

  同时,国家文化公园以点、线、面的形式提点、串联起了河南各地的乡村,作为第三产业,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助力当地加快产业升级、实现村民生活富裕、激发农村潜在活力,还有助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实现乡风文明的建设、形成有效治理的格局。

  历史上的运河故道,曾经泊船数里,桅杆如林,商铺连绵、巷弄交错,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是流动的遗产,活着的历史。推进洛阳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博物馆、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等项目建设,推动索须河有水段提质升级,建设夜航观光旅游带……

  如何用好大运河,打造“千年运河”新名片,河南正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