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家族化,和陈义红友好分手
一个成长型公司,本身需要不断变革,不断引进新的、更能符合企业发展阶段能力的人才,这就像一个孩子,在什么年纪吃什么东西做什么事
1988年,陈义红从首都经贸大学下海,给“十佳”运动鞋公司做跟单,1991年,他遇到了李宁。听说对方想做“能代表中国的体育品牌”,31岁的陈义红带领自己的原班人马投奔了26岁的李宁,从生产总监做起,直至成为总经理。
李宁对陈义红曾有如下评价:有着敏锐的商业直觉,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真正的商人。李宁的梦想加上陈义红的商业天分,造就了之后李宁公司的十年黄金发展期。
“陈义红是非常经验型的。”一位已离开李宁的前高管比较陈和现任总裁张志勇时说。在那个机会遍地、信马由缰的时代,行伍出身的陈义红为草莽时期的公司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居功甚伟。
而无论是离开还是现在李宁公司的人都认为李宁个性宽厚。事实上,这种性格并不适合经商,因而他需要找到更有力量的人来成就自己梦想的事业。李宁公司的独立董事之一,也是李宁在光华管理学院读EMBA时的老师王亚非说:“你能想象李宁去追着人要账吗?”
凭借着昔日世界冠军的全民影响力和陈义红的销售天才,李宁公司以每年超过50%的增长速度飞快发展,1996年的销售额高达6.5亿。
但李宁渐渐察觉到,公司员工正在分成“陈派”和“李派”,除此,还形成了以同学、老乡来划分的小团体。李宁知道根源在于和陈义红的亲戚都在公司任职:他的一个表弟担任销售中心副总,嫂子在公关部工作,工作能力都受到员工怀疑,陈义红的两个弟弟分别在集团和销售部门任职。
李宁决定,让双方的亲戚都离开公司。陈义红却反对。他喜欢家族式企业,认为血缘关系能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他觉得李宁是在跟他“较劲”,因为自己在公司中权力过大。
李宁只能先说服自己的表弟和嫂子。他甚至劝退了当初被他邀来一起创业的几位队友,给了他们一定股份作为补偿。
陈义红最终选择服从,条件是让他的弟弟去做李宁公司经销商之类的工作。李宁也作出让步。1997年7月,李宁正式把总经理位置让给陈义红,自己做董事长,去北大读书深造,进一步淡出公司的日常管理。
2001年,因为始终不能完成“销售额过10亿”的目标,李宁终于决定换将,张志勇取代陈义红出任李宁公司总经理。陈义红则担任新组建的子公司北京动向总经理,他拥有该公司20%股份。
2007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宁说:一个创业元老需要离开,并不是他起到阻碍作用,一个人在一个位子坐太长时间,对这个岗位没有好处;第二,一个成长型公司,本身需要不断变革,不断引进新的、更能符合企业发展阶段能力的人才,这就像一个孩子,在什么年纪吃什么东西做什么事。
2005年7月,李宁公司上市一年后,陈义红及夫人控股93%的上海泰坦公司出价861.4万元,收购李宁持有的北京动向80%股权,并更名为中国动向。2007年,中国动向在香港上市,公司市值和陈义红个人身家同时超过“李宁”和李宁。
在李宁为陈义红举行的欢送酒会上,两人都喝得大醉。李宁公司独立董事王亚非,将之描述为“两人胸前被酒水浸湿,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14年零9个月,这是陈义红与李宁合作的时间。“我要感谢李宁,如果没有他给我那样的机会和平台,我也不会拥有今天这些经验。幸好遇见的是他,因为像我这样你们称之为很霸气的人,如果没有他那样的老板,我们也不会配合那么多年,也可以说,也因为是我,我们才搭挡了那么多年,才有了李宁和动向,我们双方应珍惜缘分。”陈义红在上市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