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逢雨必淹必堵路段汇总(4)

2010年08月10日11:20      新浪河南

  网友对解决郑州市雨季洪水的思考与建议


暴雨突袭郑州
暴雨突袭郑州

  蓄排结合,化害为利

  --对解决郑州市雨季洪水的思考与建议

  如何处理郑州市雨季洪水,许多人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立意主要是排导。

  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应该调整思路,采用蓄排结合的方法,把部分雨水留在郑州市,化害为利,解决郑州市的雨季洪水问题。:

  一 对我市发展、水资源、城市洪水的几点认识及其解决思路

  1、郑州市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市区部分地块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大面积的缺水漏斗,缺水,已经影响了郑州市的发展。我们决不能让西安等地曾经发生的城市大裂缝在我们这个城市重演,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子孙留住宝贵的雨水资源。

  2、面对滚滚东去的浊流(郑州市的城市地面坡度是西高东低),让我们为郑州担忧,不从根本解决城市洪水,这些洪水终究是要祸害我们的,提早动手,越早越好,走出被动。

  3、城市洪水破坏了郑州市和郑州人的形象。一个严重缺水的郑州居然让雨水搞的狼狈不堪,实在让我们这些大禹的后人没脸夸自己,没脸夸郑州,我们应该搞出一些有特色的做法来显示我们的文化底蕴。

  4、近年来郑州市投巨资搞排水工程,仍然没有解决城市洪水问题,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面硬化程度提高了。地面硬化有利于打扫卫生,但它的一个重大负面作用是隔断了地表水渗入地下的通道。于是,一方面,宝贵的雨水无法成为资源却成为洪水,另一方面,广泛的硬化地面有助于洪水的流动,扩大了危害。郑州市洪水来得快,走得快的特点与地面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全面恢复自然地面是不可以的,但是,打通地表水进入地下的通道应该是研究解决城市发展和洪水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着眼点。

  5、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城市洪水在市区存在的时空形态,我们会发现,雨水与城市洪水水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中典型的例子是长时间的小雨并不形成洪水。只有当雨水出现了聚集并且聚集的雨水超过一定量时才有可能成为灾害,确切地说,形成城市洪水最重要的条件是:在某个时间,一个地段聚集的水量大大超过该处市政设施的排水能力。由此可以推出另一个结论:形成为害的雨水仅仅是聚集的水量较大幅度地超过该处市政设施的排水能力的超出部分。由于在超出量较小时,聚集的雨水还不能形成为灾害,所以,真正能形成为害的、超出部分的雨水的数量并不大,每一次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洪水实际是只是这个数量并不大的超量部分从西到东的一次走过场,多少年来,每遇大雨,这个数量并不大的东西就会自西向东挨着个把郑州折腾一遍。

  如果我们能把雨水聚集在时间和空间上分解,即:聚集的时间分解,使大量的雨水不能同时到达同一地点;聚集的地点和水量分解,让部分水量分别蓄留在许多地点,并转化成珍贵的水资源。我们就能够化滔滔的洪水为涓涓细流,变害为利,既解决了郑州市的城市洪水问题,又保住了珍贵的水资源。也就是说,只需要改变部分雨水(大大超过市政设施的排水能力的部分)聚集的时间和聚集的数量,而不是全部雨水,一般情况下,郑州市的城市洪水基本上不再存在,如果再作好排水工程,将彻底解决郑州市的城市洪水问题。

  二 对实现蓄排结合,化害为利的6点建议。

  1、 树坑加大加深,树坑底高度应该低于路面,树坑上设空心(通过树干)盖子,一为增加蓄水,即有利于树木生长,又可节省浇水的钱;二为减少蒸发,补充地下水;三为防备行人掉入;四可减少露天土壤面积,提高环境质量。在坑内放卵石粗沙也是一种办法。

  2、 绿地应尽可能的把高度降到路面以下,并且在公路边栏上留孔和打洞,以利于更充分的留蓄利用雨水。

  3、 人行道铺设的地面砖,大部分可采用有孔型,人不多走的地方用大孔型和多孔型的的,人经常走的地方用小孔形或无孔型的。

  4、 一些沟渠如无十分必要,应该停止或拆除底部硬化设施,既有利于增加地下水,又可增加自然风貌。

  5、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铺设管道,将雨水汇集至人工湖(兼有自然景观、改善环境和大型渗坑、补充地下水双重作用)或蓄水池(作为中水水源)

  6、 设置大量的、分散的地表水集渗设施,就地蓄留雨水,减少地表水集聚量,迟滞地表水集聚时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觉得此文精彩 点击转发到新浪微博吧!



网友评论 已有  位网友发表评论 更多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 郑州积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