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回应“学历门”事件的唐骏本人
N年前曾经出国留学的唐僧师徒们
唐骏“博士”的“成功”令人称羡,不禁替我国历史上另一位著名的“留学生”唐僧抱屈。
作为一千多年前的“海龟”,唐僧的履历可谓辉煌。收了三个徒弟,个个神通广大,或许比唐“博士”的那三个“小有成就”的公司要强些吧?鼓捣出一个“大头箍”,虽然不如“大头贴”卖得那许多钱,毕竟叫孙猴子服服帖帖。更重要的是,历经磨难和考验去西天,虽然没有混个博士的名头,可人家毕竟取回了真经。
《西游记》的神化不能掩盖唐僧玄奘的壮举。当时,玄奘法师取经回国后亦曾轰动一时。唐太宗两度劝其弃道辅政,却均被其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而固辞之”。
佛门弟子,谨戒“贪嗔痴”,淡泊从容。用儒家的话讲,就是要敏于行、讷于言。如若不然,玄奘法师大可以四处设坛讲经,门票收入亦当不菲于唐“博士”演讲专场的入场费。然而,玄奘最终竟选择了深居简出,埋头译经。这种做法在眼下这个社会看来简直就是蠢笨痴傻,不可理喻。
眼下人们理解的成功,正应当如唐“博士”那般,喝过洋墨水,当过洋博士,拿过微软这样的国际大公司的薪水。乖乖不得了,回国后俨然就应该是一位成功人士了。于是,四处演讲,频频出书,还要弄一顶“打工皇帝”的帽子戴戴,一切便顺理成章。只有这样,也才能把曾经留过洋的种种资源用到淋漓尽致,哪管它是真还是假。
正如神雕英雄传里的裘千丈,冒充弟弟裘千仞“铁掌水上漂”的名号闯荡江湖,玩的却是故弄玄虚的魔术把戏。偏偏还真有一帮抬轿帮闲的,当然也是从中拿了好处的。正如围绕在唐骏博士身边的这一大群人和机构。
然而,仅凭唐博士一人之力,也不可能“黄袍加身”当上“打工皇帝”的。唯有所谓传记作家、媒体、出版商等诸多人和机构通力合作,包装出一个“青年领袖”、“打工皇帝”、“十大职业经理人”等等一系列吓人的名号,大家也才能有钱一起赚,实现“共赢”嘛。
对于唐“博士”这样的“弄潮儿”,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宽容。时至今日,仍有相当多的人认为他是有能力的,不应该死死追究什么学历问题。没错,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只是,靠模糊的学历取得种种便利之后的唐“博士”,回过身再讲这样的话似乎有点讽刺。退一步讲,假设唐“博士”真的能力非凡,但没有诚信的能力谁敢相信?
古人讲,“人无信不立”,在眼下似乎要解读成“人无信则立”了。诚信于我们而言,甚至已经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累人的坏东西。
正因如此,我们对于法庭认定抄袭的某偶像作家宽容大度,认为“连抄都抄得那么好”。我们才对张悟本这样的“养生大师”顶礼膜拜,以至于没有大师似乎我们的身体就要出毛病,非得绿豆和茄子才能“救驾”。在这种氛围下,“大师”、“领袖”、“偶像”、“状元”们,一个个像肥皂泡一样地冒出来,寄托了我们无数的梦想和渴望。
在一个个肥皂泡当中,唐骏只不过是较大的一个而已。通过这些肥皂泡,成功的渴望者看到了榜样,似乎成功在望了,简单复制就可以了。当然,能否粘贴就只有当事者自知了。
与此同时,有一点似乎是越来越肯定的了,即我们越来越不屑于通过类似西天取经这样的苦差事去取得成功。在讲究速成的当下,我们只要掌握一点点的资源,就要马上把它贩卖、变现,并且无限放大、充水,使之成为所谓成功的砝码。
当所谓“成功学”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样复制粘贴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取得真经原来是需要历经磨难的。更没有人会想到,就算历经磨难取得真经之后,竟然也可以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地过活一辈子!
因此,如果要在唐骏和唐僧中间做一个选择,恐怕大多数人要选择做唐“博士”。因此,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只看到唐“博士”们潇洒的狂放姿态,而几乎看不见唐僧萧索的孤独身影。然而,几百数千年后,唐僧玄奘法师的姓名和故事依然流传,而所谓这博士那博士,恐怕早已经还回到太平洋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