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与收益权衡、现实和理想差距、国际化与本土化纠结———
我国MBA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试水“合作办学”,到今日236所院校遍地开花,20年间可谓是经历了飞速发展。同时,我国MBA教育的学费也是“节节攀升”,从之前每年的稳步增长,到今年终于也经历了一次“飞速发展”——有很多院校的学费都增加了五成以上。这一系列的“大动作”再次把国内MBA院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近日,笔者就中国MBA教育中最为世人所关心的三大问题采访了有关业内人士。
费用与收益——该如何理智权衡?
日前,随着国内MBA院校学费的大幅“攀升”,质疑等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在国内某MBA的论坛上,有网友十分不满:“这些名校,承载的是中国的未来,而不是看到报名人数增加就随便出一纸公文涨价。”
据了解,我国顶尖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在职MBA学费均为12.8万元,复旦大学则高达22.8万元;而两所最著名的MBA院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学费更是紧追“国际领先水平”,分别达到25.8万元和30.8万元。有媒体不禁问:这是在赚今天的钱,还是明天的钱?
关于涨价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MBA中心吴江华副主任告诉笔者:“MBA院校的这次学费上涨主要是办学成本的增加,即课程改革、实践活动的成本增加了。另外,我国MBA教育有一定的市场化成分,所以整个MBA品牌的提升也是涨价的原因之一。相比传统硕士,MBA硕士可以说是学术和服务的结合。”
据中国人民大学MBA中心吴江华副主任介绍:“美国很多商学院有很大一部分的资金来自于校友的捐款。但在中国,似乎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文化。中国MBA院校还是靠体制内的国家拨款和学费运营。因此开支上涨,学费也跟着‘水涨船高’。”
在这种前期“学费”投入比例不断增高的情况下,报考生更要全方位考虑周详,谨慎选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课程招生和职业发展主任李媛媛女士建议要报考工商管理教育的学生:“MBA 教育对职业发展是一项投资。在选择是否读MBA以及何时读MBA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思先于行。”她表示,首先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性格特征、擅长领域和弱点等,一定要发挥自己特长确定职业发展的大方向,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乃立足之本。进而就要对自己的目标职业进行了解。有些职场新人或应届毕业生过于追捧市场热门行业,或以“薪水”为唯一准绳,但实际上对这些行业认识颇少,即使有机会涉足,也会发现并非自己所求。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市场,这种盲目所带来的错误或弯路会导致优势的丧失和时间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