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35亿元的城市旅游综合体项目加速推进,总投资12.6亿元的豫鄂陕农商物流港项目进入业主招商阶段,宁西铁路复线、三淅高速全线开工,皮尔卡丹、奥斯卡3D、多尔玛连锁购物等现代名词已融入寻常百姓生活……发达的现代物流,优越的发展环境,品牌化经营,高端化服务,让西峡成为投资热土、购物天堂和休闲胜地。
“做大做活第三产业,构筑完备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让三产成为推动西峡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是西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西峡县委书记摆向阳说。
集约高端要素
城市建设上档升级
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热情周到的服务……漫步县城新天地商业街,仿佛置身繁华的大都市,这里已经形成集商贸、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型商务中心,成为西峡服务业的“新地标”。
“现在县城品牌专卖店越来越多,购物选择的机会也多了,没想到我们山里人也能享受到都市人的生活。”正在超市购物的赵女士乐呵呵地说。的确如此,在西峡县城,诸如都彭、派克、乔丹等知名日用消费品纷至沓来,苏宁、海尔、联想、戴尔等顶级电器品牌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多尔玛、新百利、新合作、五交化等连锁购物超市遍布城乡。“逛超市,买名牌”已经成为西峡人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商贸零售网点3500余家,星级以上餐饮宾馆9家, 建成各类专业市场20多个,初步形成了“一心(县城为中心)两翼(丹水镇、双龙镇)三门户(西坪镇、桑坪镇、太平镇)”为骨干,其他乡镇为基础的商贸流通网络体系。2013年,全县实现三产服务业增加值41.4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亿元,增长13%,迅猛发展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整合物流资源
构筑现代商贸格局
为着力打造吸引力大、辐射力强的增长极,西峡打破传统思路,拓宽发展眼界,高度重视物流业及新兴的金融业、信息和科技等产业,对全县30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物流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编制全县物流业发展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彻底改变“小、散、乱”的传统物流业格局,着力打造“大商贸、大流通”发展新格局。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商贸企业投资“洼地效应”逐渐显现。2013年,该县新签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93.6亿元,全部开工建设,已建成项目13个。
豫鄂陕农商物流港建成后,年交易额可达30亿元,能容纳3000多家商户入驻,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的城市旅游综合体,是集旅游接待、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娱乐科普、餐饮购物、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项目,将成为西峡旅游服务形象对外展示的“会客厅”;双龙香菇市场年交易额达15亿元,成为全国香菇的货源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来源中心……一个个“旗舰型”项目,描绘出了该县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如今,西峡已初步形成以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房地产等行业为支柱,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快速崛起的服务业体系。
优化发展环境
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我3年多没回西峡了,家乡的变化可真大,都快认不出来了!”春节前夕,在杭州工作的王先生一回到西峡,就迫不及待地到处走走。风光旖旎的鹳河公园,宽阔整洁的城市道路,规模宏大的购物超市,带给他极大的感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购物环境越来越好了!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了!”他一连用了几个排比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王先生的感受正是西峡三产服务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西峡是中原地区挺进西部地区的“桥头堡”,3条国道、1条高速公路、1条铁路穿境而过,在建的两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正在编织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站在打造中原经济区边界支撑点的战略平台上,西峡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升级的征程中,确立了新的目标:把西峡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最佳宜居城市。
围绕“生态宜居城、新兴工业城、优秀旅游城”的定位,该县先后完成了迎宾大道、世纪大道、鹳河大道、鹳河公园、白羽公园、彩虹桥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城区面积扩大到20.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16万人。累计投入5亿元,建成城市综合性公园1个,城区游园26个,创建省城市绿化达标道路7条,县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7.05%、42.36%和15.8平方米。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殊荣。
“服务经济已成为西峡经济提速的强大引擎。力争到2015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60∶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现代服务业与一二产业三足鼎立。”面对蓬勃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县长李德成满怀信心。
(本报记者 柏伴雪 特约记者 杨文甫 封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