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淅川县马蹬村 产业兴村铺砌移民致富路

A-A+2014年6月25日08:04南阳日报评论

马蹬移民村村民在村里创办的“朵朵花业”工厂车间内制作仿真花。马蹬移民村村民在村里创办的“朵朵花业”工厂车间内制作仿真花。

  一边是拉满小麦秸秆的车辆排着长龙等候称重,一边是把刚收购的小麦秸秆粉碎压制成块,社旗县桥头镇马蹬移民村的秸秆回收利用加工厂内一派忙碌景象。

  负责人胡建林说,加工厂总投资180万元,日收购原料200多吨,生产的块状热能燃料用于电厂锅炉燃烧,已与12家企业签订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

  短短3年多,在马蹬村这个移民新家园,像胡建林一样通过创办企业,走上致富道路的移民还有很多。

  支部引领谋发展

  2010年7月,淅川县马蹬村作为南水北调的库区移民搬迁至社旗县桥头镇,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

  “搬迁结束后,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鼓起发展的后劲儿,如何让群众的家更美、人更富、心气顺。”该村村支书马国强说。

  基于此,该村根据移民扶持政策导向、市场发展预测,并结合区域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了村里5年内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以特色种植、养殖、加工“三业”为突破口的产业发展方向,促进移民增收致富。

  2011年5月,经过多方考察,村里决定搭建蔬菜大棚,又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拉开了发展蔬菜产业的大幕。目前,全村已建成蔬菜大棚100多座,20家承租户年均收益10多万元。

  2012年6月,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村里和湖北神力集团达成协议,联合投资3000万元,成立了占地200亩、年产300万羽肉鸡的神力富民养殖公司,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马国强告诉记者,2013年村里申报各类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1个,到位资金1000万元,为村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为村富民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培植产业促增收

  自移民迁入之日起,该村就不等不靠,整合各类资金,引导村民大力创办各类企业,力促产业多元化发展。

  在村里的大力帮扶下,2011年,移民青年邰景伟投资60万元,创办了“朵朵花业”,从事仿真花制作,吸引百余户村民从事该行业,年收益300多万元,产品远销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成为移民致富创业中的佼佼者。“在家闲着也着急,活儿又不累,一天干个六七个小时,足不出户一个月轻轻松松拿个千把块钱。”移民余小凤说。

  “像这样的企业,不仅吸纳了移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而且有效增加了移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马国强说。

  移民庞雄伟、寇建党等5户联创的丝毯加工经济联合体,采取集中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丝毯加工业,现有大型丝毯织机200多架,专业技术人员80人,从业人员300多人,年产值600多万元。

  正是依靠兴办产业,移民群众的情绪愈发稳定,村里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目前,全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产业生产,所得收入占全部收入的75%以上,已成为移民增收的第一大来源。

  培训技能奔小康

  “多亏了村里举办的技术培训班,让我学会了养殖技术,找到了挣钱的门路。”养兔专业户李荣洋说,他从2012年3月建场时的500只肉兔起步,发展到现在的1万多只,同时供应仔兔、兔毛等,年纯收入10多万元。

  为提高移民创业、就业能力,马蹬村着力加强移民技术、技能培训。“到现在,已举办各类培训班60多场次,先后组织6批次300余人外出考察,很多移民从中受益。”马国强说,“通过培训,每户移民至少掌握了一门以上的专业技能。”

  “我觉得在这里样样都好,比起搬迁以前山里不便利的生活条件,现在能强上很多倍。”68岁的移民张大妈说,“村里农资、粮油加工、超市、理发等便利商店有很多家,如同去街上赶集一样,不用出村就能把事办好。”

  为给移民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该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已建起3个活动广场,安装各类健身器材15套,配备音响、照明等设施,另外卫生所、小学、幼儿园也一应俱全,为群众娱乐、就医、就学提供了方便。

  通过扶持发展,如今,移民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提高,经济收入有了稳定的来源,年人均纯收入在6800元以上,远高于当地群众收入水平。

  (特约记者 李崇 通讯员 黄龙)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