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房松玉 通讯员 周彦波) 刚刚从清凌凌的丹江里捞起的野生鲜鱼,被零下40℃低温瞬间冷冻,12小时内运抵1000多公里外的北京市民餐桌上时,还犹如刚出丹江水一般。乍一听好似传说,然而,这是记者9月1日在南阳市淅川县看到的生产实况。书写了这一传奇故事的就是丹江湖畔的淅川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陶岔开闸放水之后,淅川的有机农产品也沿着逶迤北上的输水干渠,一路北上,直奔北京。这些农产品被摆放在北京市新发地百舸湾公司下辖的21家社区直营菜店和63个车载菜市场里出售。实现了让北京人杯子里装的是丹江水,泡的是淅川有机茶,茶几上放的是淅川有机水果,餐桌上吃的是淅川有机杂粮的梦想。
进入“后移民时代”的淅川担负起“一江碧水向北流”的历史使命,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提出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战略构想,开辟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新路径,在关停并转350余家污染不达标企业、清除工业点源污染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治理解决传统农业种植带来的面源污染,打造水清民富新淅川。
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需要的不仅是胆识,更需要科技实力与产业化支撑。
这时,淅川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渠首神”品牌生物有机肥脱颖而出,依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营养植物、健康人生”的独特功效而风靡全国,荣获中国肥料业创新科技奖,并出口俄罗斯、印度等国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时,我就萌生了一个梦想,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保护好丹江水质,不但让北京人喝上放心水,还要让他们吃上安全食品。”公司董事长闫虎成自豪地说。
于是,一个“种植全产业链”的新概念、新业态轮廓在闫虎成的脑海里逐步清晰起来,那就是一手抓基地生产,一手抓“餐桌”配送。公司建立了万亩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种植、收储、流通等环节管理,实现一举四得: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破解农副产品流通环节“顽疾”、 根治面源污染。其种植的有机茶叶、紫薯、黄金梨等17种农副产品经北京、上海的专业机构检测后,应检的203项指标全部达到国际有机产品标准,构筑起淅川版本的“舌尖上的安全”。
有机农业在风靡水源地的同时,催生了龙头公司带公司的新模式,县内12家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牵手淅川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展自然农业,形成了龙头公司带动公司,公司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川味宝公司流转3000多亩土地建标准化种植基地,香花震宇辣椒制品有限公司流转种植8000亩辣椒,仓房镇丹首合作社整合100多户渔民建立速冻冷库……全县8万多农户从中受益,产生了强有力的集聚效应。
南水进京为淅川优质农副产品进京提供了重要契机。经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委牵线搭桥,淅川12家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与北京新发地百舸湾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依托百舸湾公司的销售渠道,直销淅川有机农产品,辐射北京市500多个社区,下步还将开通电子商务平台,方便市民在网上订购。
如今,丹江鱼、石臼辣椒、六全园调味料等品牌农副产品共同搭乘淅川“有机农副产品快车”直达京城市民餐桌上,2015年销售额预计可达9亿元。
高效生态农业不仅有效破解了淅川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成功破解了10万库区新老移民及库区群众发展致富问题,探索出了一条保水质促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