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新浪河南> 南阳> 产经>正文

内乡县余关:农游结合绘就富民新画卷

A-A+2015年12月2日08:21南阳日报评论

  本报记者 孟新生  特约记者 樊 迪 通讯员 闫风雨

  生态是余关的一张金字招牌,保护生态并不意味着不发展经济,而是要让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相融相促。具体到实际操作上,生态余关走出了一条农游结合的富民路。

  余关乡位于内乡县西北部,素有“七沟八岭一面山”的别称,山多、丘陵多、荒地多是余关的显著特征。如何让荒山丘陵变成“绿色银行”?乡党委书记张新炜把农游结合的思路讲给了广大干群。虽然农游结合不是新概念,但在余关,的确是一条新路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一边建设便成了广大干群的工作常态。11月27日,由村党支部书记、干部党员、种植大户组成的余关乡生态高效农业考察团抵达陕西杨凌,专程学习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经验。种植大户杜勇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外出学习,但他坦言,每次学习都有新收获。“支部引领、干部带头、种植能手参与”的生态余关建设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初冬时节,记者在余关采访,所到之处,几乎每一道山梁、每一条山谷都种满了核桃、杏李、油桃等各类林果。与之相对应的是,坑塘堰坝散布在山岭沟壑间,不时可见。林果满山、坑塘密布似乎成了余关的标签,产业强乡、林牧大乡、农游一体化示范乡是余关的发展定位。

  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最美风景线。该乡编制出台了《余关乡林果产业发展十年规划》,一方面,持续扩大林果种植规模、加强林木管护;另一方面,绿化荒山营造景观、发展林下种植丰富生态、保护水利,逐步为旅游业发展做好铺垫。该乡招引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依靠产业支撑弥补农业“靠天吃饭”的短板。同时,按照农游一体化发展要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建设。自2008年以来,已有10余家涉林企业入驻余关,投资总金额达13.6亿元,在宜林荒山丘陵上发展薄壳核桃、软籽石榴、黑李、花卉等生态产业8.3万亩,建成了河南省最大的薄壳核桃基地。

  科技支撑强根基,助力高效农业。余关围绕林果、花卉等产业,通过项目建设、科技培训,加大农业科技引领、试验示范培训力度,为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推动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围绕产业需求导向,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科技副乡镇长、农民科技指导员进村入户的科技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力提升了农业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水平。截至目前,该乡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2个、农业新技术63项,创建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农业机械等农业科技示范点16个。

  乡村旅游焕新姿,农民捧上“金饭碗”。山水可近,林田可亲,余关乡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相融合,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游,通过资源整合、项目推进、品牌打造、服务提升四大工程,着力打响生态游品牌,整合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道教圣地麦子山开发为核心,把乡村民俗文化和浓郁的现代田园风光“打包”组合,推出了既能体验农情野趣,又能自由采摘新鲜农产品的休闲观光农业点。鼓励群众围绕产业和土特产做文章,开发销售旅游产品,增加收入;探索适合林果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促进产业村内外互动,形成合力,逐步形成了美丽乡村游、自驾赏花游、采摘鲜果游、自采自炊游、登山问道游等一系列生态休闲游活动,让人们走进余关,便可品味田园气息,体验采摘乐趣,饱览四季美景。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余关接待农业休闲观光客人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初步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经营民俗筑希望农民致富奔小康。如今,余关乡的广大农民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