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折翅少年重新放飞梦想的机会
3月24日,本报以《让更多“浪子”早回头》为题,报道了卧龙区检察院成立全省首个以检察官名字命名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室——冬云工作室,帮助误入歧途的孩子重新走入社会的事迹。
著名作家二月河通过本报得知冬云工作室的事迹后,应邀和检察官座谈,就冬云工作室预防青少年刑事犯罪和维权问题畅谈了自己的感想。
感慨——
让迷途少年重获生活勇气
卧龙区检察院专门成立冬云工作室,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针对未成年人的时代特征和心理特点,从重挽救、重保护的司法理念出发,重视刑罚的预防和教育功能,让未成年人在接受刑罚惩治过程中得到人性化的关爱和保护。二月河认为这很难得,他说:“阳光再灿烂,总有照射不到的角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就是‘阳光工程’,折射阳光到每个角落、每个家庭,驱除家庭阴霾,保卫家的温馨,维护社会和谐。”
二月河说,卧龙区检察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抓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开通了冬云工作室官方微博,为保护未成年人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工作室采取捕、诉、监、防一体化办案模式,将办案、预防、关爱维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构筑了较为完整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体系,打造了未检工作队伍专业化、维权举措个性化、办案预防一体化、活动宗旨公益化的工作平台,能有效引导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冬云工作室这个平台,一些误入歧途的少年能够面对面接受心灵抚慰和教育引导,给了折翅少年一个重新放飞和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
感悟——
“保护未成年人是工作也是文化”
执法不仅仅要考虑法律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衡量执法工作带来的社会效果。二月河从法律文化的层面评价了冬云工作室。
“冬云工作室是对全社会的一种呵护。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一个判过刑或者有污点的小孩,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二月河说,考量文明的标准不是文凭而是心的柔软度,对轻微违法犯罪的孩子,教育感化、不起诉、不关押、宽严相济,这不仅是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更是对整个民族的教育和感化。司法机关的人性化执法,能让这些犯错的孩子受到教育,同样也能享受社会的和谐,享受温馨温暖,得到挽救走上正途。
二月河说,冬云工作室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是检察机关形象和爱心的体现。“注重未成年人保护,以宽容的心帮教他们,告诉世人,我们不是在冷酷无情地机械执法,而是本着教育挽救的精神,依法管教,扶持涉罪未成年人迈过人生的特殊阶段,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尽早成为自食其力、有益于社会的青年。这彰显了法治社会在公平正义之外,还有温暖和呵护。”
感言——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个很好的开端
座谈中,二月河认为冬云工作室只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个很好的开端,它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月河建议检察机关从群众中选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帮助检察机关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媒体把冬云工作室的职责告知群众,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要作为,不属于职责范围的要告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同时,检察机关要加强与人大代表和群众的联系,深入基层组织一些座谈交流,了解群众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让群众感觉到这是自己的检察院”。7
“阳光再灿烂,总有照射不到的角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就是‘阳光工程’,折射阳光到每个角落、每个家庭,驱除家庭阴霾,保卫家的温馨,维护社会和谐。”
(记者 吕文杰 特约记者 鲁 钊 通讯员 胡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