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要闻>正文

雷锋精神的南阳传奇 聚焦邓州编外雷锋团

A-A+2014年3月6日08:34南阳日报评论

地方地方南阳日报相关报道

  10159人!

  邓州“编外雷锋团”24次“扩军”后闪耀的奇迹!

  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团体!

  54年前,历史的机缘巧合让560名河南邓州籍青年与雷锋结缘,此后,他们陆续退伍转业回到家乡邓州。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情演绎真善美永恒不灭、雷锋精神跨越时空的不朽传奇。

  从“雷锋团”到“编外雷锋团”

  一种信念凝聚的力量

  1960年8月,560名河南邓州籍青年入伍到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与早一年入伍的雷锋分在一个团。斗转星移,这批青年男儿相继从“雷锋团”退伍回到邓州,他们始终把“雷锋的战友”作为最高荣誉。

  一次老战友们聚会,在座的有团、营、连三级主官和机关部门领导,就像一个“团班子”。大家眼睛一亮:咋不组建个“编外雷锋团”呢?

  1997年4月,邓州市委、市政府、人武部以公益组织形式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后,“编外雷锋团”正式成立。随后,邓州市政府出资建起了“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雷锋生前所在团第九任团长、现任“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说:“17年来,该组织先后24次‘扩编’,从最初的3个营发展为17个营,成员由560人发展到今天的10159人。”

  “编外雷锋团”成立后,雷锋精神便不断发酵膨胀,发挥着强大的磁石效应。仅在邓州,因为560名雷锋战友的影响,全市先后涌现出学雷锋先进集体336个、先进个人3万余人。

  沈阳军区工程兵某团,也就是雷锋生前所在团,被人们习惯性称为“雷锋团”。

  作为全国19支抗洪抢险应急专业力量之一,“雷锋团”30多次完成上级下达的抗洪抢险、除雪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累计资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大学生50余名,为困难群众募捐善款百余万元,被评为“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

  从“雷锋团”到“编外雷锋团”,他们大多普普通通,并无惊人壮举,但难能可贵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着,让更多人踏着雷锋的足迹,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加生动的诠释!

  从560人到10159人

  一种坚持奔涌的力量

  1986年,宋清梅转业回乡,任邓州市文明办副主任,副科级。

  有人为他抱不平:“你是‘雷锋团’团长,牌子亮,找找人弄个处级吧。”宋清梅很诚恳:“像雷锋那样,当个螺丝钉不好吗?”

  其实,胸怀雷锋精神,执着坚守的并非宋清梅一人。这些年,老兵中有110多人先后下岗,困难和考验接二连三。但在这些老兵心中,雷锋精神坚如磐石,他们从不向组织伸手。

  丁士豪和雷锋一个连队,复员后先后3次上岗又下岗,最后还把“饭碗”留给更困难的人;在农村的老兵有260人先后当村干部,带富47个贫困村。村民们说:“村子由穷变富,多亏了雷锋的好战友。”

  2007年3月,南阳理工学院71名大学生志愿者,申请加入“编外雷锋团”。“编外雷锋团”领导认为:学雷锋不分地域!于是,该校建立第一个“大学生雷锋营”。

  随后,全国首个校园“1+1雷锋爱心服务热线”开通,12个暑期大学生乡村支教服务队,分赴周边24个贫困山村中小学支教,被中宣部、教育部等5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优秀团队”。

  “百度湍河吧”是邓州网友依托百度贴吧构建的网络社区。2010年3月,受“编外雷锋团”事迹感染,200多名邓州籍会员成立“吧友雷锋营”,设立“爱心援助基金”,成为传播雷锋精神的网上平台。

  2012年9月,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举行。“大学生雷锋营”1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各个赛场和服务保障场所,把南阳市青年志愿者的品牌擦得熠熠生辉。

  据邓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编外雷锋团”覆盖邓州市电力、城管、交通、卫生、移动通讯等领域,涉及21个窗口服务行业,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沃土。

  截至目前,邓州“编外雷锋团”经过24次“扩军”,入团人数已达10159人,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团体。

  从道德火炬到星火燎原

  责任媒体激荡的力量

  近年来,编外雷锋团耀眼的光芒,让更多媒体聚焦于此。

  作为本土责任媒体,南阳日报更加倾情于此。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关玉国高度重视,特派骨干记者,不遗余力做好、做足第一手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河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权威媒体纷纷跟进,给予“编外雷锋团”高度赞誉,称他们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学雷锋群体”……

  媒体集聚爆发的合力,让“编外雷锋团”名字迅速走向全国,响彻神州大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授予他们“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邓州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雷锋城”。

  “编外雷锋团”将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使雷锋精神在南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产生引人关注的英雄群体现象。

  有在汶川大地震中英勇献身的英雄战士武文斌;有隐功埋名、坚守信念的共产党员王金山;有淳朴善良、舍身勇救4名落水儿童的柴小女;有心系群众、舍身为民的驻村干部周建奎;还有马有志、王宛川、董文斌、贾有强…… 

  从“雷锋团”到“编外雷锋团”,从560人到10159人,从这里走出的一个个“活雷锋”,让更多人懂得:雷锋精神一直这样活力无限、生生不息!

  (本报记者 刁良梓)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