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3月11日播发报道:
通水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接受专访,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发展抉择——
站在南水北调上游构划发展
记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作为“京津上游”的全新格局,当地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定位?
穆为民:不论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对发展形成倒逼。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生态富集同时生态敏感,南阳只是比其他地方更早,更突出地遇到了这个问题。短期看,是一种制约;长期看,是一次先机。
南阳能做的,只有不等不靠,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禀赋要求,符合国家实际发展需要的,绿色科学发展之路。发展路径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道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命运。
今年汛后通水,我们站在了一个历史时刻。南水北调,解决的是华北缺水的问题。南阳人民处于这个历史时刻,也要在路径选择上,决定自己的命运。
记者:既要保环境、保水质,又要谋民生、谋发展,有没有一种路径能实现双赢?
穆为民:必须把过去概念上对立的东西,统一到一个平衡点上。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时促进生态的发展。保不住水质,是罪人;保住了水质,不能科学发展,不能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全面小康,是庸人。南阳的未来,就是追求绿色发展。历史是辩证的,绿色将成为我们的优势所在。
我们的路径,就是坚持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努力走一条不牺牲生态和环境之路,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望,南阳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
穆为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安全”首先是水的安全。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水质优劣根本在生态。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是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
走上这条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付出同在。过程会生涩、会痛苦,甚至煎熬。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人民的期盼,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在。16.5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泪洒故里;我们关闭污染企业800多家,COD减排75%以上……
未来,必须在遵守国家整体政策框架和发展指向的基础上,把握好红线、绿线、蓝线。红线,就是确保1300万亩基本农田不受污染;绿线,就是守好1630万亩林地,建好生态屏障;蓝线,就是保护好400万亩湿地水域,养好生态之肾。
我们必须勇于创新,用科技的手段和办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完成治理体系、治理方式现代化,重点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譬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提高饮用水管网建设质量,加强污水收集体系建设等。总之,努力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用最优质的水“解渴”华北。
记者:环境的制约,如何才能化为发展的优势?
穆为民:我们谈论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才是发展的真正目标。环境正是群众所期所盼,这不正是一种优势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毫不回避,回应发展的挑战,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回应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强调美丽中国建设。
联系我们的实际,我认为美丽中国必须具体到美丽乡村,进一步具体到美丽的心灵,具体到美丽的家庭和美丽的生活。把环境保护好,即为了保护“京津水源”,也为了南阳1000万父老乡亲。
好的环境,必将是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的优势资源。我们求实谋实,据实谋划,做好水的文章,做足环境的文章。
水是生命之源,本身也是商品,进一步净化水、使水安全,打造“南阳·水”的概念,更加科学地保护水资源,用好水资源,在保水质的过程中,顺势而为,转型发展。我们有医圣故里的文化根脉,青山绿水又是巨大的天然药库,旅游、健身、治病、养生条件得天独厚。正赶上国务院出台健康服务发展规划,这是极好的发展机遇。南阳大山大水,山灵水秀,是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合深度游,保健游,适合成为疗养胜地。好的环境也将吸引投资,吸引新兴企业等入驻。近几年,有机食品、装备制造、新能源、生命健康、水科技产业等迅速发展起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有青山绿水,就有配套的产业,以产兴市,保住水,必然能够以水兴市。
未来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创新。南阳自古是创造力富集之地。“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科圣张衡在这里,医圣张仲景在这里,商圣范蠡在这里,诸葛亮躬耕之地在这里,当年汉代的冶铁、大的工业文明也在这里。综上所述,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路径已经选准,南阳人民有信心把环境与发展双赢之路越走越宽!(人民日报记者 王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