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管理助推公路建设上台阶
本报记者 扈玲 陈杰超
今年年初,全省公路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程序规范化、项目管理信息化、工程施工标准化、建设质量优良化‘四化’工程建设理念,倡导开展干线公路‘优质工程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全省普通干线公路建设的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目标要求,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全省干线公路工程建设。
市公路局将“四化”建设纳入年度工作重点,结合南阳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指定项目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推动绿色低碳环保公路建设,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了工程建设与施工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展示出一流的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全新的行业文明施工形象。
主动担当,科学论证,实现施工管理标准化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普通干线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化实施进程,市公路局在全市12个在建项目全面推行了施工管理标准化。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该局接受省局赋予的《河南省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编制任务后,迅速组织精干领导班子和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多次深入三淅高速等项目实地考察取经,组织专家论证,在《南阳市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形象篇》的基础上,一个月内完成了《指南》初稿的编制工作,并提交省厅局,经专家论证后,最终形成了《河南省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圆满完成了省厅局赋予的任务。
立足全局,认识到位。市公路局作为《指南》的编制单位和推进试点单位,在推行《指南》的落实上,做到了认识到位,先行一步,各项目委托业主、各施工和监理单位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站在全市、全省的高度,提高对施工管理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中自觉予以安排部署,切实做到了思想上重视、资金上支持,标准上不降、落实上到位。
突出重点,严格标准。项目部、拌和场、总监办、驻地办、试验室建设及施工现场管理是标准化建设的重点,也是推进标准化管理的突破口,市公路局将《河南省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印发到各项目参建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化进行宣传贯彻,要求各项目、各标段对照标准,逐条整改。如项目部、总监办建设室内标牌的尺寸、字体、颜色、材质按标准要求更新到位,施工现场的警示柱按照规定的直径、高度、颜色、间距摆放到位,拌和场内的标准样品室按标准要求的尺寸、位置、标示设置到位等。
全面推进,展示形象。新开工项目全部按照省局标准化管理指南的要求,在项目部、总监办、试验室建设及施工现场标准化方面,严格标准,一步到位,对于个别项目部建设标准低、现场形象较差的项目和标段加强督导,全面整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施工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推进,展示企业施工形象,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检查验收,及时整改。市公路局工程督导组和工程巡检组每周组织一次全面检查验收,对照各单位驻地建设检查验收表、厂站试验室建设检查验收表、各分项目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检查验收表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逐条对照,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并做好复检工作,确保各项标准落实到位,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公路施工新形象。
查纠并举,严格报批,实现建设程序规范化
查纠并举,严格招投标报批程序。所有建设项目在工可、初设、施工图设计批复及投资计划下达后,严格按照省厅、省局招投标程序,将招标公告发布、资格预审、招标评审等过程及时上报省厅局履行报批、备案、公示程序,市公路局对建设程序严格落实查纠制度,对落实整改不力的单位,按照省厅局要求采取停拨项目资金、调减项目计划等措施。目前,未出现一起违反招标报批程序现象。
满足需求,完善设计变更程序。近年来,由于考虑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地方经济的根本及当地政府的意愿,建设过程中出现局部改线路段。对于设计变更,市公路局严格按照省厅、省局要求,完善基本建设程序,完善上报审批手续。
落实要求,完善施工前期手续。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的要求,积极向省厅、省局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办理施工前期手续。目前,全市12个建设项目,除两个项目招标较晚外,其他10个项目均办理了质量监督申请和施工许可批复。
积极探索,创新引导,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
指定项目,推行监理信息化试点。省局公路工程质量节点体系及管理信息系统发布后,在省厅局支持下,市公路局及时邀请系统开发人员到南阳开展讲座,确定在S332线内乡水泥厂至淅川西坪头段和S231线南阳至邓州一级公路两个项目推行项目监理信息化试点,并以此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目前,这两个项目的监理信息化的软硬件安装已经完成,业主代表、总监、高级驻地及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信息化终端设备已投入使用,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监理工作的信息化。通过监理工作信息化试点,实现了业主、监理、施工三方过程质量监控的无缝对接,增加了工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业主、监理指令,监督其整改到位。
强化督导,适时开通巡检督查系统。上半年,为适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适时开通了全市干线公路工程巡检督导系统,对巡检发现的问题通过曝光台,进行网上挂号,限期整改,跟踪检测,不留死角。
完善体制,适时监控,实现项目建设优良化
创新机制,缓解资金压力。为有效解决地方自筹资金,市公路局按照市政府会议纪要要求,将项目业主委托所在地人民政府,签订委托合同,明确双方职责,强化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加强督导,建立长效机制。市公路局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三个工程督导小组,每周对每个项目至少督导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导指令,限期整改到位,并在下次督导过程中对指令整改落实情况重点检查。
加强巡检,严格过程控制。在按照省厅要求做好三阶段验收的基础上,强化工程过程巡检,市公路局成立两个工程巡检组,定期分片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出具巡检报告,将问题反馈给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并提出整改的标准、措施及时限要求,做到指令有回复,回复有复检。
强化考评,做好评价工作。每两个月由市公路局考评小组对在建项目进行内外业全面检查考核,对综合考评成绩优秀的施工、监理单位给予奖励,对成绩较差以及合同履约较差的给予处罚,奖罚资金按照市局《关于开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创优考评活动的通知》从工程计量创优基金中列支。同时将各标段施工、监理单位排序上报省局,由省局对省内施工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价。
结合实际,试点应用,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
试点应用,加强水稳碎石新地标在施工过程中的研究探索。根据省局《公路水泥稳定碎石抗裂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市公路局结合南阳公路工程施工特点,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撑,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设计与施工新规范的学习、研究与试验,确定了在S332线内乡水泥厂至淅川西坪头段及G312线王村至内西交界改建工程中镇平、内乡县城改线段和S231线南阳至邓州一级公路三个项目进行试点应用,其他项目在试验设备、技术能力满足的条件下,也可采用垂直振动击实的试验方法,执行新的地方标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中的矿料级配范围、水泥剂量、碾压工艺等要求,即:一是标准试验采用振动击实方法,以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及最佳水泥用量,提高压实度标准,并通过试铺试验路段,通过检测对比分析总结,进一步调整水稳碎石级配,确定符合项目实际的水稳碎石级配及合理范围,进一步指导下一步施工;二是严格碾压控制,严格按照地标中规定的碾压设备、碾压次序、碾压遍数控制,现场有专人监控,跟踪监测,确保碾压到位;三是严格控制石料级配、压碎值,控制扁平细长颗粒及风化石含量,严格控制石屑尤其是0.075mm以下粉尘的含量,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进场使用,从源头上把好路面基层施工质量关,杜绝质量隐患。目前,全市7个项目采用了新地标施工,通过质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与设计要求。
科技引领,推广应用沥青旧料厂拌热再生利用技术。根据省厅局提出的建设低碳公路、环保工程的要求,今年,我市在S332线内乡水泥厂至淅川西坪头段改建工程、S249线内乡赤眉至水泥厂改建工程、S231线南阳至邓州一级公路和S335线淅川香花至西峡贾岗段改建工程四个项目中采用了沥青旧料厂拌热再生利用技术。即将原沥青路面铣刨、筛分后,通过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按级配添加新料,热再生后用作沥青下面层。目前,原有旧沥青路面全部铣刨,集中存放,项目厂拌热再生设备安装调试和前期试验已经完成,已具备生产条件。同时,经省厅局同意,将联合省厅公路局、长沙理工大学共同研发旧料厂拌热再生施工工艺的河南省地方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是推进普通干线公路现代工程建设管理、解决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市公路局将全力推进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确保南阳公路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一流的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全新的行业文明施工形象,向省厅、省局和南阳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