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河南|新闻|视频|城市|旅游|汽车|财经

|邮箱|注册

新浪河南

南阳> 民生>正文

法律援助:为群众撑起公正保护伞

A-A+2014年3月11日08:17南阳日报评论

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左一)正在受理援助案件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左一)正在受理援助案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阳纪行

  本报记者 柏伴雪

  3月7日早上7时30分,韦苏滨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办公室,翻看卷宗,整理辩诉材料。从2000年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她已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十几年。

  十几年间,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咨询20余万人次,受理4万余件案件,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中心负责人韦苏滨说:“在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社会在公正方面的显著进步。党和政府越来越注重保障民生,加强法制建设。可以说,法律援助工作者是公正的践行者、助推者和见证者。”

  担当责任使命

  “为那些在困境中无助,绝望中哭泣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韦苏滨说,“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让普通群众打得起官司,法律援助要从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法律服务需求出发,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解决打官司难问题。”

  在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时常坐满前来求助的群众。工作人员通过受理群众来电、来访咨询,解答法律问题,提出法律建议,让群众知道如何打官司;通过受理法律援助案件,提供免费代理、辩护服务,让经济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帮助群众维护合法权益。

  撑起公正蓝天

  “当前,法律援助已成为维护弱势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把利器。”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说起自己的工作,韦苏滨感慨良多。她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挣了多少钱,享受了什么样的生活,关键在于你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作了多少贡献。相比我以前从事的律师工作,个人收入虽然少了,但开展法律援助,帮助困难群体带来的精神上的成就感、愉悦感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

  和韦苏滨一样,大家形容法律援助工作是种让人累并快乐着的幸福工作。

  不久前,20余名来自邓州市的农民工找到韦苏滨,为被拖欠工资的事情向她寻求法律援助。韦苏滨立即前往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地,从情理、法律等多方面与工地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在多次交涉后,工地负责人将拖欠的工资如数支付给农民工们。

  “感谢你们为我们撑起了公平正义的蓝天。”这是受助群众在对法律援助中心表达谢意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当听到这句话,韦苏滨都会深深感到这份职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她说:“司法的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核心,是群众对社会公正的最直接感受。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最贴心的法律援助。”

  促进社会和谐

  韦苏滨说:“在每个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心中,都有一颗责任与道义的种子。这是促进工作更好开展的精神动力。”在法律援助中心的荣誉墙上,“全国残疾人维权示范岗”等数十项荣誉赫然在目。看着这些,韦苏滨饱含深情地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啊!荣誉的背后承载着老百姓更多的期待与信任。目前,南阳市的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正在稳步开展,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促进了公平正义的实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770件,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9995人次。南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以来,接受咨询20余万人次,受理4万余件案件,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

  韦苏滨说,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法律援助的重视度,法律援助申请门槛不断降低,法律援助申请事项范围不断扩大,我们希望能为更多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让更多人能够沐浴到公正的阳光。

  记者感言

  以公正倡正义

  公正,是民生诉求,是稳定保障,是发展动力。它包括公平和正义两个层面,涵盖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领域。

  社会是由群众个体组成的,只有每个个体充分享受到公正的待遇,社会才能向上、稳定、和谐。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社会正朝着公正的方向迈进,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初步构成。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是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人们渴望社会各方面的公正,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只有实现公正,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市场经济才能繁荣发展,民族复兴才能获得动力澎湃的精神源泉。

  在实现公正的奋斗进程中,国家起主导作用,每个社会成员亦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新浪河南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诚聘英才 | 网站律师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网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