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一名老退伍军人,一位老党员。他凭着对革命烈士的满腔深情,安守清贫,每月报酬微薄,却无怨无悔,默默守护烈士陵园23年。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社旗县,采访了78岁的徐广甫老人。
默默守护,深情相伴
9月16日下午,记者乘车经省道333线来到社旗县郝寨镇的十里井村。在村子西头的路南,见到了徐广甫老人。
老人戴着眼镜,着装整齐,内穿毛衣。当记者说明是为了十里井烈士陵园的事儿时,老人立马来了精神。
陵园内,松柏肃穆,12名烈士长眠于此,一条硬化小路两旁各有6个坟茔。老人手指纪念碑,讲解了解放战争中的宛东战役,12名烈士中只有18岁的李永祯有名有姓,但也不知道其家在何方。
徐广甫1956年当兵,翌年入党,曾任解放军驻豫某部炮兵班长。9年的军旅生涯,使他对烈士充满了无限崇敬。1965年退伍后回村务农,当生产队长十几年。他居住的村西头就是烈士陵园,他的家离烈士陵园不到100米。1991年春,他主动向县民政部门申请看护烈士陵园。为了看护好陵园,第二年他干脆住进陵园门口的两间简易房里,这一住直到今天,已是23个春秋。
他经常为烈士墓锄草、培土,保持陵园干净、整洁和肃穆。夏季雨水较多时,陵园积水,他就在四周开挖排水沟。每逢春节、清明节,他都会为长眠地下的烈士洒酒、烧纸、摆果盘……
23年来,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徐广甫日日夜夜虔诚地守护在陵园,与长眠在九泉之下的12名烈士深情相伴。
安守清贫,饮水思源
今年清明节前,陵园一段围墙倒塌,他买来石灰、沙子,找来邻居和乡亲们帮忙修复。
他说,“做事凭良心,人家十八九岁时就牺牲了,我们怎么能不为他们做点啥呢?我们就是12名烈士的家人和亲人。”
遍观他住的两间简易房,里边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台电视机是早几年花300元钱购买的,还有一台电风扇放在屋内一角,木质家具更像是拼凑出来的,有些甚至是用木板架起的。灶台和案板上放的是葱头和面条,这是老人的一顿饭。他说:“知足了,这就不错了。”
收入是微薄的,但他说:“我想终身守护烈士们,无怨无悔。我就是这种感情。”语气很坚决。
说及儿女,徐广甫诚恳地说,老伴已过世四十来年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常来看他。“其实我也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这是我的义务。”
23年来,烈士的精神成了徐广甫的精神支柱,而徐广甫的默默守护,也感动着村里的人们。每年最忙的时候是清明节,他认真地将陵园打扫干净,还要为前来凭吊的青少年作报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学生说:“听了徐爷爷为我们做的宛东战役报告,我很受感动,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好好学习,做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年迈的徐广甫,虽有些疲惫,但精力不减。临别之际,他深情而平静地告诉记者:“我这么多年守护这片墓地,就是希望后代不要忘了这12位烈士,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至于我自己,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以后就在这里一直守护下去,与烈士们做个伴,让他们不寂寞。” (记者 高 勇 通讯员 宋同杰 张培源)